首页汉语字典旊字的解释
旊

拼音 fǎng 注音ㄈㄤˇ
部首方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65CA
笔顺丶一フノノ一一フフ丶
名称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横、竖提、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ǎng(ㄈㄤˇ)

⒈  制瓦器:“土宜陶旊。”

⒉  中国周代制瓦器的工匠。

统一码

旊字UNICODE编码U+65CA,10进制: 26058,UTF-32: 000065CA,UTF-8: E6 97 8A。

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旊字讲解

“旊”字的语文讲解 “旊”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代文献中仍有出现。它通常与建筑、工艺或器物相关。下面是对这个字的详细语文讲解: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旊”主要表示“用黏土烧制的瓦”。在古代,人们常用黏土烧制各种陶制品,其中就包括瓦片。 2. 引申意义:除了直接指代瓦片外,“旊”还可以引申为与陶瓷、泥土制品等相关的概念。 二、字形结构 “旊”字由“糸”和“寸”两个部分组成。“糸”通常代表丝线或纤维,暗示了与编织、缠绕等动作有关;而“寸”则常用来表示长度或尺寸。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似乎在描述一种用丝线缠绕或编织而成的陶制品。 三、用法与示例 在古代文献中,“旊”字多用于描述建筑或器物的制作过程。例如,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就有“晋侯作宫而美,曰:‘旊,锦也。’”这里的“旊”就是指用黏土烧制的瓦,形容宫殿的装饰华丽如织锦。 此外,在一些诗歌或散文中,“旊”字也被用作比喻或象征,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四、文化背景 “旊”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建筑和陶瓷艺术的精湛技艺。在那个没有现代工业技术的时代,人们依靠手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其中陶瓷制品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旊”字不仅代表了具体的物品,更承载了古代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总之,“旊”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汉字,通过对其字义、字形结构、用法及文化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

旊


※ 旊的意思、基本解释,旊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旊【卯集下】【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正字通》妃罔切,音倣。《周禮·冬官考工記》搏埴之工陶旊。《註》鄭司農云:讀爲甫始之甫。康成謂:讀如放於此乎之放。

《旊人》旊人爲簋。

交流分享

  • 旊的词语 组词
  • 旊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