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橎字的解释
橎

拼音 fǎn 注音ㄈㄢˇ
部首木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
五笔STOL 统一码6A4E
笔顺一丨ノ丶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
名称横、竖、撇、点、撇、点、撇、横、竖、撇、捺、竖、横折、横、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ǎn(ㄈㄢˇ)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统一码

橎字UNICODE编码U+6A4E,10进制: 27214,UTF-32: 00006A4E,UTF-8: E6 A9 8E。

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橎字讲解

“柧”字的语文讲解 “柧”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知识。 一、字形结构 “柧”字由“木”和“更”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木”作为偏旁,通常与树木或木材有关;而“更”则在这个字中起到了提示字义的作用。 二、字义解析 1. 本义:“柧”字的本义是“古时用来打土墙的木桩”。这一点可以从古代文献中找到佐证,如《说文解字》中就有相关描述。 2. 引申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柧”字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引申。它可以指代一种农具——木犁,用于翻耕土地。此外,“柧”还可以表示“打更”的时间,即夜间报时的工具,这与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3. 词性变化:“柧”字在组词时,可以担任不同的词性。例如,它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某种具体的事物,如“木柧”(木桩);也可以作为动词,表示进行某种动作,如“柧土”(翻土)。 三、用法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柧”字并不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古籍中仍能见到其身影。以下是一些使用“柧”字的例句: 1. 描绘古代打土墙的场景:“古人会在田地里打木桩,以稳固土墙,防止水土流失。” 2. 用“柧”字表示时间:“夜幕降临,他们开始打更,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在古诗文中引用:“柧瓜垂绿,林鸦噪晚,一片孤城万树起。”(这里的“柧”指代夜晚的更鼓声) 四、文化意义 “柧”字不仅仅是一个汉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通过打更的方式来报时,这既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秩序感。同时,“柧”字的出现也展示了汉字在传承文化方面的独特魅力。 总之,“柧”虽然是一个生僻字,但它有着独特的字形结构、丰富的字义和深远的文化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

橎


※ 橎的意思、基本解释,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橎【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附袁切,音煩。《說文》木也。《類篇》堅木,不華而實。

《集韻》方煩切,音樊。義同。

《唐韻》府遠切,音返。木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橎【卷六】【木部】

木也。从木番聲,讀若樊。附轅切

说文解字注

(橎)橎木也。未詳。從木。番聲。讀若樊。附轅切。十四部。

交流分享

  • 橎的词语
  • 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