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珴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珴
⒈ 捧圭璋的样子。
统一码
珴字UNICODE编码U+73F4,10进制: 29684,UTF-32: 000073F4,UTF-8: E7 8F B4。
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珴字讲解
“琯”字的语文讲解
“琯”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意义。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含义及其用法。
一、字义解析
“琯”字的基本含义是“玉管”,也可以引申为“乐器”。在古代,玉管往往被用作一种象征性的乐器,代表着高雅和尊贵。此外,“琯”还可以表示“用玉制成的管乐器”,进一步强调了其音乐属性。
二、出处与用法
1. 出处:“琯”字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琯,乐器也,从玉,管声。”这表明“琯”原本是一种由玉石制成的乐器。
2. 用法:在古代文献中,“琯”字多用于描述乐器的种类或特点。例如,在《诗经·大雅·卷阿》中有“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之句,其中的“瑟”有时也被称作“琯”,形容其音色悠扬、高雅。
三、文化内涵
“琯”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丰富而深远。首先,它代表了古代人们对音乐的追求和向往,玉管作为乐器,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次,“琯”字还体现了古代礼仪文化的特点,常用于描述贵族或士人的雅集、宴会等场合,强调其庄重和礼仪之意。
四、总结
“琯”字虽然生僻,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容忽视。通过了解“琯”字的含义、出处和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礼仪,感受古代人们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在现代汉语中,“琯”字并不常用,但它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欣赏。

※ 珴的意思、基本解释,珴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珴【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集韻》牛何切,音莪。奉珪璋貌。○按《詩·大雅》奉璋峩峩,从山不从玉。
交流分享
- 珴的词语
- 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