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憜字的解释
憜

拼音 duò 注音ㄉㄨㄛˋ
部首忄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五笔NBDE 统一码619C
笔顺丶丶丨フ丨一ノ一丨一丨フ一一
名称点、点、竖、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撇、横、竖、横、竖、横折钩、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uò(ㄉㄨㄛˋ)

⒈  古同“惰”。

统一码

憜字UNICODE编码U+619C,10进制: 24988,UTF-32: 0000619C,UTF-8: E6 86 9C。

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憜字讲解

“懔懔”字的语文讲解 “懔懔”是一个形声字,从心,凛声。从“心”,表示与心情、心境有关;“凛”,本义是严肃、敬畏的样子,引申为寒冷、冷酷。合起来,“懔懔”形容人态度严肃庄重,内心感到敬畏或寒冷。 在句子中,“懔懔”常用来修饰人的神情或氛围。例如,“他站在那里,一脸懔懔,显得非常小心谨慎。”这里的“懔懔”形容了一个人在某种情境下表现出的谨慎、严肃的态度。 此外,“懔懔”也可以用来形容环境或气氛的肃穆、冷清。比如,“这个古老的庙宇给人一种懔懔森然的感觉,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从词源上来看,“懔”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凛凛”一词,后者常用来形容秋天的寒冷景象,进而引申为严肃、令人敬畏的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凛凛”逐渐演变为形声字“懔”,并固定下来,成为描述人内心状态的重要词汇。 在现代汉语中,“懔懔”依然被广泛使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环境的氛围,还能够体现出汉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总之,“懔懔”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表现力的词汇,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品味。

憜


※ 憜的意思、基本解释,憜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憜【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同惰。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憜【卷十】【心部】

不敬也。从心,?省。《春秋傳》曰:“執玉憜。” 惰,憜或省?。媠,古文。徒果切

说文解字注

(憜)不敬也。今書皆作惰。韋玄成傳。供事靡憜。師古曰。憜古惰字。从心。?省聲。?者、篆文隓字。見?部。按肉部有隋字。則此當云隋聲也。徒果切。十七部。春秋傳曰。執玉憜。僖公十一年左傳曰。天王使召武公、内史過賜晉侯命。受玉惰。許受作執。按國語作晉侯執玉卑。葢或二書相涉之故。

(惰)憜或省?。今俗皆如此作。

(媠)古文。漢書韋玄成傳。無媠爾儀。張敞傳。被輕媠之名。若方言媠、美也。南楚之外曰媠。則方俗殊語耳。

交流分享

  • 憜的词语
  • 憜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