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陊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陊
⒈ 古同“堕”:“程巧致功,期不陁陊。”
⒉ 败坏;破败。
⒊ 山崩。
异体字
- 墮
- 隓
最读网陊字讲解
陊”字的语文讲解
“陊”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知识。
一、字形结构
“陊”字由“阝”(右耳旁)和“屡”字组成。其中,“阝”通常被称为“阜旁”,在汉字中常表示与山丘、土坡有关的意思;而“屡”则表示多次、屡次的意思。
二、字义解释
1. “陊”的基本意义:本义是指多层台阶,引申为高处。如《说文解字》中提到:“陊,重重也。”
2. 在古文中的运用:在古代文献中,“陊”字常被用来形容地势的高峻或建筑的层叠。如《汉书·食货志上》中有“天下河渠,非通泽之便,设险关,往往有之,故关梁之险不在关,而在乎陊”的描述,意指关塞的险要并不在于其物理上的封闭,而在于其地势的高峻。
3. 引申意义:除了形容地势,有时“陊”字也被用来比喻困境或逆境。如《后汉书·宋弘传》中的“富贵莫相忘,贫贱莫相欺,愿吏无烦,为我一荐之。欲令万岁知臣不世出,故不待大恩而得此,今必死,不能两全,至自陊仕,身方寸心,奈何与人同辱哉!”这里的“陊”就是比喻身处困境。
三、用法与示例
在古代汉语中,“陊”字多用作名词或形容词,用来描述与高处、困境等相关的情境。以下是一些使用“陊”字的例句:
1. 描绘地势:“山陊”表示山势高峻。
2. 表达困境:“自陊仕途”意味着从基层开始仕途生涯。
3. 引用古文中的典故:“昔者陊公,高门与之有郤”(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意指过去的一位高官与某人因误会而产生隔阂。
四、总结
“陊”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在古文中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境运用。通过对其字形结构、字义解释以及用法示例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在古代汉语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 陊的意思、基本解释,陊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陊【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徒可切《集韻》待可切,音舵。《玉篇》壞也。《廣韻》下坂貌。
又落也。《于逖·聞奇錄》徐知業少時遊天台山,歇於大樹隂,巖上石盤欲陊。空中語曰:下有人,石矻然架樹,回身乃落,震地堛然。《又》楊集收復睦州,至一巖下,忽一大石盤陊下。《集韻》本作阤。亦作陀。
又《玉篇》小也。
又《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音垜。《說文》亦落也。《註》俗作墮,非。《集韻》或作隓
。
又《廣韻》池爾切《集韻》丈爾切,音豸。《廣韻》山
也。《集韻》本作阤。或作陁。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陊【卷十四】【部】
落也。从多聲。徒果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墮,非是。
说文解字注
(陊)落也。艸部曰。艸曰苓。木曰落。引申之、凡自上而下皆曰落。石部?下曰。上摘山巖空靑珊瑚陊之。吳都賦曰。?陊山谷。按今字叚墮爲陊。而叚陊爲阤。義雖略相近。而實本不同。召南毛傳。盛極則隋落者梅也。又叚隋爲陊。从。多聲。徒果切。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