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趓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趓
⒈ 古同“躲”:“被隋兵所追,无处趓藏。”
异体字
- 躱
最读网趓字讲解
“躾”字的语文讲解
“躾”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用法。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含义、读音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析
“躾”字的基本含义是“以礼法约束自己”。这个字由“足”和“及”两个部分组成,“足”表示动作或行为,“及”则有达到、触及的意思。当我们将“足”和“及”结合起来理解时,“躾”就表达了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味。
在古代汉语中,“躍”还同“跃”,表示跳跃的动作,如“躍然”表示跳跃的样子。但在这里,“躾”更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自律。
二、读音
“躾”的普通话读音为xǐ,属于形声字。其中,“足”是形旁,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及”是声旁,表示读音。
三、历史文化背景
“躾”字最早出现在《论语·泰伯》一文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君子笃于义而好礼,小人反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大人不曲义而畏,知而不言,是为不知。’”
在这段经典中,“躍”字虽然并未直接出现,但其含义与“君子”应有的道德修养紧密相连。儒家思想强调君子的品德修养,包括自律、自强、谨慎等方面。“躍”字所蕴含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品质正是儒家所倡导的。
此外,“躾”字还常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如《左传》、《史记》等。在这些作品中,“躍”字多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如“躍然欲动”表示某人跃跃欲试、急于行动的状态。
四、用法与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躍”字并不常用,但在古汉语和一些文学作品中仍有出现。其用法主要包括:
1. 表示跳跃的动作,如“躍然”。
2. 表示以礼法约束自己,如“躍”(同“跃”)在《论语》中的用法。
示例:
1. 小明在赛场上躍跃欲试,准备一展身手。
2. 君子应当躍然立志,为国家建功立业。
五、总结
“躾”字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汉字,它不仅表达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品质,还与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修养紧密相连。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内涵,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 趓的意思、基本解释,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躱【酉集中】【身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玉篇》丁果切,多上聲。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