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毲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毲
⒈ 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织的一种毛毡。
统一码
毲字UNICODE编码U+6BF2,10进制: 27634,UTF-32: 00006BF2,UTF-8: E6 AF B2。
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毲字讲解
“沴”字的语文讲解
“沴”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它通常用来形容水满,溢出,或者指天降暴雨,也用来比喻恶劣的天气或环境。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沴”由“水”和“丽”两部分组成。“水”作为偏旁,表明这个字与水有关;而“丽”则可能暗示着美好的事物,但在这里更多的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使整个字的意义更加丰富。
在词义上,“沴”常常与水相关。当它用来形容水满时,如“沴水”,指的是水满溢出的样子。这种水满的状态往往带有一种破坏力,因此“沴”字也常被用来比喻恶劣的天气或环境,如“沴雨”,形容连绵不断的雨,给人带来压抑和不安的感觉。
此外,“沴”字在一些成语和典籍中也有所体现。比如,《诗经·小雅·节南山》中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精之实,不沴不忒”的句子,这里的“沴”就是指天地间的祥和与安宁,与后面的“忒”(意为差错)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沴”字的使用已经相对较少,但它依然保留着一种古朴和庄重的美感。对于喜欢古文和书法的人来说,了解并学习这个字,不仅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能提升书写和阅读的乐趣。
总之,“沴”是一个充满韵味和内涵的汉字,它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毲的意思、基本解释,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毲【辰集下】【毛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韻會》都括切,音掇。蠻夷織毛罽也。《後漢·西南夷傳》哀牢夷知染采文繡罽毲。《又》冉駹夷,其人能作旄氊、斑罽、靑頓、
毲、羊羧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