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頓字的解释
頓

拼音 dùn 注音ㄉㄨㄣˋ
部首頁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笔GBNM 统一码9813
笔顺一フ丨フ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名称横、竖折/竖弯、竖、竖提、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点

基本解释

异体字

  • ?
  • ?

English

pause, stop; bow, kowtow; arrange

最读网頓字讲解

頓:古同“颜”,面容,脸色。 在古代汉语中,“頓”这个字并不常见,其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颜”字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頓”字的语文解释及其相关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析 1. 基本含义:“頓”字的基本含义是面容、脸色,与“颜”字意义相近。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用“頓”来形容人的面色或表情。 2. 引申含义:除了表示面容,有时“頓”还可以引申为关心、在意等情感。比如,在一些古诗文中,“頓”可以用来表达诗人对世事、民生的关切和忧虑。 二、文化背景 1. 古代礼仪:在古代,人们的面容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修养的体现。因此,“頓”字也常常与古代的礼仪文化相联系。例如,在一些重要的庆典或祭祀活动中,人们会通过审视面容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求。 2. 文人墨客:由于“頓”字与面容、表情有关,它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一个重要元素。许多诗词歌赋中都出现了“頓”字,用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 历史典故:在历史长河中,“頓”字还承载了一些有趣的典故。比如,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过度忧虑而脸色苍白,被后人称为“頓公”。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面容的重视,还揭示了心理状态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三、用法示例 在古代汉语中,“頓”字通常作为名词使用,用来指代面容或脸色。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因忧愁而面容憔悴,看上去十分“頓”色。 2. 这位老者虽然年迈,但依然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让人不禁感叹不已。 3. 在面对困境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展现出乐观的心态,这种“頓”态令人敬佩。 总之,“頓”字虽然不常见,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却不容忽视。通过了解这个字的意义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頓


※ 頓的意思、基本解释,頓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頓【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敦去聲。《說文》下首也。《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二曰頓首。《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博雅》頓,僵也。

《揚子·方言》頓愍,惛也。江湘之閒謂之頓愍。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增韻》貯也,宿食所也。《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增韻》次也。

食一次也。《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陡頓,遽也。《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壞也。《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註》頓,壞也。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止也。《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捨也。《曹植·七啟》頓網縱綱。《註》頓,捨也。縱,緩也。

地名。《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傳》丘一成爲頓丘。《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師古註》以丘名縣也。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國名。《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納頓子于頓。《前漢·地理志》南頓縣屬汝南郡。《註》故頓子國。頓迫於?,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姓。《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集韻》不利也。《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註》頓,讀曰鈍。

《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註》冒,音墨。頓,音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頓【卷九】【頁部】

下首也。从頁屯聲。都困切

说文解字注

(頓)下首也。按當作頓首也。三字爲句。周禮太祝九?。一曰䭬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三者分別劃然。不當頓䭫二字皆訓之曰下首、明矣。鄭曰。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手、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後稽顙。謂齊衰不杖以下者。凶拜、稽顙而後拜。謂三年服者。玉裁按。九拜、以前三者爲體。後六者爲用。如六書以指事、象形、形聲、會意四者爲體。轉注、假借二者爲用也。凡經言拜手、言拜皆周禮之空首。手部?字下曰首至手、何注公羊傳曰頭至手曰拜手皆與周禮空首注合。凡經言稽首、小篆作䭫。古文作?。經傳無異偁。何注公羊云頭至地曰稽首、與周禮注合。凡經傳言頓首、言稽顙或單言顙皆九拜之頓首。何注公羊曰顙猶今叩頭、檀弓稽顙注曰觸地無容皆與周禮頓首注合。頭至手者拱手而頭至於手。頭與手俱齊心不至地。故曰空首。若稽首、頓首則拱手皆下至地。頭亦皆至地。而稽首尙稽遲。頓首尙急遽。頓首主於以顙叩觸。故謂之稽顙。或謂之顙。周禮之九拜不盡知。而稽首者、吉禮也。頓首者、凶禮也。空首者、吉凶所同之禮也。經傳立文。凡單言拜及下屬稽首稽顙。言拜、言拜手者、皆空首也。言拜手稽首者、空首而稽首也。言拜而後稽顙者、空首而頓首也。言稽顙而後拜者、頓首而空首也。言稽顙而不拜者頓首而不空首也。經於吉、賓嘉曰稽首。未有言頓首者也。於喪曰稽顙。亦未有言頓首者也。然則稽顙之卽頓首無疑矣。有非喪而言頓首者、非常事也。類乎凶事也。如申包胥之九頓首而坐。以國破君亡。穆嬴頓首於宣子。以太子不立。與季平子稽顙於叔孫昭子以君亡、昭公子家駒再拜顙於齊侯以失國、正同也。若陳無宇稽顙於欒施以排患釋難。禮之過也。無宇之詐也。沿至秦漢以頓首爲請罪之辭。中山策司馬喜之頓首、別於陰姬公之稽首。漢人文字存者。蔡邕戍邊上章云。朔方髡鉗徙臣邕稽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末云。臣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蔡質所記立宋皇后儀首云。尙書令臣嚻等稽首言。末云。臣囂等誠惶誠恐頓首死罪稽首再拜以聞。許沖進說文解字首云。召陵萬歲里公乘臣沖䭫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末云。臣沖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辠死辠䭫首再拜以聞皇帝陛下。皆頓首與稽首分別。稽首爲對敭之辭。从?。首叩地、故从?。屯聲。都困切。十三部。凡言供頓、頓宿皆取屯聚意。而假頓爲之。又多假頓爲鈍。

交流分享

  • 頓的词语
  • 頓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