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峒字的解释
峒

拼音 tóng dòng 注音ㄊㄨㄥˊ ㄉㄨㄥˋ
部首山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
五笔MMGK 五行 统一码5CD2
笔顺丨フ丨丨フ一丨フ一
名称竖、竖折/竖弯、竖、竖、横折钩、横、竖、横折、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óng(ㄊㄨㄥˊ)

⒈  〔崆峒〕见“崆”。

其他字义

dòng(ㄉㄨㄥˋ)

⒈  〔峒室〕矿井下专为安装各种机械设备或存放材料、矿石和供其他辅助作业的巷道。

⒉  山洞,石洞。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山、同声

English

mountain in Gansu province

最读网峒字讲解

“砚”字的语文讲解 “砚”,这个字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具,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砚”字的含义、用法以及它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一、字义解析 “砚”,从字形上来看,“砚”由“石”和“见”两部分组成。“石”指的是砚台,通常是由质地细腻的石头雕琢而成;“见”则表示显现、出现。因此,“砚”字本身可以理解为石制的显现或呈现工具,即用于磨墨的器具。 二、砚台的历史与文化 砚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汉代,砚台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砚台的制作工艺不断精湛,材质也日益丰富多样,包括端石、歙石、洮石等名贵品种。 砚台不仅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必备工具,更是他们情感寄托和审美追求的载体。古人常以砚台为友,陶冶情操,抒发胸臆。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了与砚台相关的诗句和故事,足见砚台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 三、砚台的种类与用途 根据形状和材质的不同,砚台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方形砚、圆形砚、扇形砚等;根据材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端砚、歙砚、洮砚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砚台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书写需求和审美偏好。 砚台的主要用途是磨墨。在古代,人们通常用砚台盛水,将笔蘸墨汁后,在砚台上轻轻研磨,使墨汁均匀细腻,便于书写和绘画。同时,砚台还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精美的砚台往往成为文人墨客手中的艺术品。 四、砚台与文人墨客的关系 砚台与文人墨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文人墨客需要砚台来记录和创作,他们的书法作品、诗词文章等都常常与砚台结缘;另一方面,砚台也见证了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百态。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都是在砚台前创作而成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滴水砚旁挥毫泼墨而成。 总之,“砚”这个字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审美追求,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砚”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峒


※ 峒的意思、基本解释,峒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dòng

〈名〉

(1) 山洞(多用于地名) [cave]。如:峒室(矿井巷道)

(2)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southern minority nationality]。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壮族的黄峒等。后来逐渐演变成今侗族。如:峒丁(峒人;峒兵);峒户(峒人人家)

(3) 另见 tóng

基本词义

tóng

(1) ——见“崆峒”( Kōngtóng):山名,在甘肃。又岛名,在山东

(2) 另见 dòng

康熙字典

峒【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崆峒,山名。本作空桐。《爾雅·釋地》北戴斗極爲空桐。《註》戴猶値也。一作空同。《莊子·司馬彪註》空同,當北斗下山也。《前漢·武帝紀》踰隴登空同,今作崆峒。《唐書·地理志》崆峒在岷州溢洛縣。《史記註》在隴右。《雍州錄》在原州高平縣,卽筓頭山,涇水發源,今平凉府西,卽崆峒山。有廣成子宮。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洞。山一穴也。一曰嵾嵳不齊也。

《五音集韻》在孔切,音董。山穴。通作洞。

叶徒黃切,音唐。《道藏歌》綠蓋協晨霞,靑軿擲空峒。右揖東林帝,上朝太虛皇。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