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叮
⒈ 再三嘱咐:叮嘱。叮咛(亦作“丁宁”)。
⒉ 追问:叮问。
⒊ 蚊虫等用针形口器吸食:被蚊子叮了一口。
汉英互译
bite、say again to sb.、sting
造字法
形声:从口、丁声
English
exhort or enjoin repeatedly
最读网叮字讲解
“叮”字的语文讲解
“叮”是一个形声字,从口,丁声。它的本义是象声词,形容金属器物清脆的撞击声。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经常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紧密相连。
一、基本含义
“叮”字最直接的含义就是模仿金属器物的撞击声。例如,我们常说“叮铃铛”,用来形容门铃、自行车铃等清脆的响声。又如,“叮咚”常用来形容流水声或者水杯放在桌上的声音。
二、语境中的运用
在句子中,“叮”字可以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主要用来修饰动作或声音。例如:
1. “他走进房间,门‘叮’地一声关上了。” 这里,“叮”修饰了“关上”的动作,使得关门的声音更加具体和生动。
2. “桌上有一只叮当作响的杯子。” 这里,“叮当作响”用来形容杯子碰撞时发出的声音。
3. “他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叮’地一声开了。” 同样,“叮”在这里修饰了敲门的声音。
三、同音字与近义词
“叮”字虽然发音与“顶”字相近,但意义完全不同。“叮”表示撞击声,而“顶”则表示支撑或顶撞的动作。此外,“叮”还可以与其他字组成近义词,如“叮咛”(叮嘱)、“叮当”(清脆的声音)等。
四、字的演变
“叮”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像两根树枝交叉,象征着金属器物的撞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样子,更加简洁明了。
五、文化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叮”字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汉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比如,“叮咛”这个词语就常常用来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叮嘱,体现了家庭间的温馨和和谐。
综上所述,“叮”字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汉字,它以独特的方式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叮的意思、基本解释,叮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叮
〈动〉
(1) (形声。从口,丁声。本义:切嘱。如:叮咛)
(2) 同本义 [give advice repeatedly]。如:千叮万嘱
(3) 虫类用针形口器刺人 [sting]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4) 如:叮得满身是红块
(5) 比喻紧跟不放 [stick with]。如:一些人在叮他;叮问
(6) 〈方〉∶追问 [question closely]。如:跟着我又叮了他一句,他说明天准去,我才放心
词性变化
◎ 叮
<象>
形容清脆的响声 [tickling sound]。如:叮咚;叮铃;叮叮当当;叮当响
康熙字典
叮【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正韻》當經切,音丁。《玉篇》叮嚀,囑付也。
又通作丁寧。《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