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諭
⒈ 见“谕”。
异体字
- 喻
- 谕
English
proclaim, instruct; edict
最读网諭字讲解
“诉”字的语文讲解
“诉”是一个汉字,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在现代汉语中,“诉”主要有“告诉”、“诉说”、“申诉”等含义。
首先,“诉”可以表示“告诉”。当我们想要向别人陈述自己的想法、感受或遭遇时,就可以使用“诉”这个字。例如:“他向朋友诉说了自己的烦恼。”这里的“诉”就是“告诉”的意思。
其次,“诉”也可以表示“诉说”。它强调的是用言语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比如:“在会议上,他慷慨激昂地诉说着自己的理想。”这里的“诉说”就是用言语来表达的意思。
此外,“诉”还有“申诉”的含义。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理或裁决。例如:“他向法院提起了诉讼,为自己讨回了公道。”这里的“诉”就是“申诉”的意思。
“诉”字的构造也非常有趣。从字形上看,“诉”是由“讠”和“斥”两个部分组成的。“讠”表示与言语有关,而“斥”则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如愤怒、不满等。这也正是“诉”字能够表达丰富情感的原因。
在文学作品中,“诉”字也经常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比如,在一些小说中,主人公可能会通过“诉说”来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之,“诉”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和丰富内涵的汉字。它不仅可以表示“告诉”、“诉说”,还可以表示“申诉”,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和掌握“诉”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汉字,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諭的意思、基本解释,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諭【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羊戍切《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說文》告也。《類篇》曉也。《韻會》及其未悟,告之使曉。《穀梁傳·桓六年》修敎明諭國道也。《禮·祭義》諭其志意。《疏》使祝官啓告鬼神,曉諭鬼神以志意。《周禮·秋官》訝士掌四方之獄訟,諭罪
于邦國。《註》告曉以麗罪,及制
之本意。《疏》諭爲曉,故曰告曉。《戰國策》寡人諭矣。《註》諭,曉也。《呂覽·離謂篇》言者以諭意也。《淮南子·主術訓》衰絰菅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註》諭,明也。
又《玉篇》譬諭也。《前漢·賈誼傳》誼追傷屈原,因以自諭。《師古註》諭,譬也。
又《廣雅》諫也。
又官名。《唐書·百官志》有左右諭德。
又縣名。《晉書·地理志》新諭縣,屬荆州安成郡,吳置。《唐書·地理志》招諭縣,屬錦州,垂拱三年置。
又姓。《廣韻》東晉有諭歸,豫章人,撰《西河記》。何承天云:音樹。
又《玉篇》他口切,偸上聲。誘也。《集韻》或作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諭【卷三】【言部】
告也。从言俞聲。羊戍切
说文解字注
(諭)告也。凡曉諭人者、皆舉其所易明也。周禮掌交注曰。諭、告曉也。曉之曰諭。其人因言而曉亦曰諭。諭或作喻。从言。俞聲。羊戎切。四部
交流分享
- 諭的词语
- 諭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