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薁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薁
⒈ 〔蘡薁〕见“蘡”。
⒉ 即“郁李”,一种落叶小灌木,似李而形小,果味酸,肉少核大,仁可入药。亦称“唐棣”。
English
vine
最读网薁字讲解
“芟”字的语文讲解
“芟”是一个形声字,从“艹”(草字头)和“鲜”声旁。这个字的本义是割草,即除去田间的杂草。它的读音为shān,在组词时常常读作shàn。
一、字形结构
“芟”字的左侧是“艹”,表明它是一个与植物有关的字。右侧是“鲜”,作为声旁,表示其读音与“鲜”相近但略有不同。
二、字义演变
在古代文献中,“芟”字的本义就是割草。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逐渐扩展,也可以用来形容除草的动作或结果,甚至引申为剔除、铲除的意思。
三、词语用法
1. 割草:如“芟除杂草”,表示清除田间的杂草。
2. 除草:如“芟除病虫害”,指消除植物病害和害虫。
3. 剔除:如“芟除多余的部分”,表示去掉不必要的部分。
四、例句
1. 春天到了,农民们开始芟除田间的杂草,为庄稼生长做好准备。
2. 他用手轻轻地芟除掉地上的落叶,保持环境的整洁。
3. 这篇文章旨在芟除冗余的信息,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主题。
五、文化内涵
“芟”字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汉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杂草危害的认识。通过这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勤劳、智慧的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芟”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汉字。掌握这个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薁的意思、基本解释,薁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薁
——见“蘡薁”(
)康熙字典
薁【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於六切,音郁。蘡薁也。《詩·豳風》六月食鬱及薁。《註》薁,蘡薁也。《疏》蘡薁者,亦是鬱類而小別。晉宮閣銘云:華林園有車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薁李一株。車下李卽鬰,薁李卽薁,二者相類而同時熟。
又《集韻》於到切,音奧。草名。
又《唐韻古音》引《詩》:食鬱及薁。亦讀作奧,叶下菽、棗、稻字爲一韻。薁字从奧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薁【卷一】【艸部】
嬰薁也。从艸奥聲。於六切
说文解字注
(薁)嬰薁也。嬰鍇本作蘡。俗加艸頭耳。豳風。六月食鬱及薁。傳曰。鬱、棣屬。薁、蘡薁也。正義曰。劉稹毛詩義問云。鬱樹高五六尺。其實大如李。本艸。鬱一名棣。則與棣相類。蘡薁亦是鬱類。晉宮閣銘。車下李三百一十四株。車下李卽鬱也。薁李一株。薁李卽薁也。二者相類而同時熟。玉裁按。說文李棣皆在木部。薁在艸部。毛公但云鬱棣屬。未嘗云薁鬱屬。廣雅釋艸。燕薁、蘡舌也。釋木云。山李、雀李、鬱也。然則薁之非木實明矣。晉宮閣銘所謂車下李、薁李皆非毛許之嬰薁也。齊民要術引詩義疏曰。櫻薁、實大如龍眼。黑色。今車鞅藤實是。按賈氏凡引詩艸木蟲魚疏皆謂之詩義疏。陸璣本有釋薁云云。今本脫之耳。魏王花木志引詩疏亦同。从艸。奥聲。於六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