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稻字的解释
稻

拼音 dào 注音ㄉㄠˋ
部首禾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7A3B
笔顺ノ一丨ノ丶ノ丶丶ノノ丨一フ一一
名称撇、横、竖、撇、点、撇、点、点、撇、撇、竖、横、横折、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ào(ㄉㄠˋ)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称“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稻子。稻草。稻米(亦称“大米”)。稻糠。

异体字

  • ?

汉英互译

paddy、rice

造字法

形声:从禾、舀声

English

rice growing in field, rice plant

最读网稻字讲解

“秧”字的语文讲解 “秧”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汉字,它不仅代表着稻谷的幼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字形、字义以及相关语境的分析,来深入理解这个字的丰富意蕴。 一、字形结构 “秧”字由“木”和“央”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木”作为偏旁,提示我们这个字与植物有关;而“央”则意味着中心或结尾,暗示着这个字的某一部分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当“木”与“央”结合时,便形成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汉字“秧”。 二、字义解析 “秧”字的基本含义是指稻谷的幼苗。在农业生产中,秧苗是种植水稻的关键环节,它们需要被精心培育,才能最终长成茂盛的稻田。因此,“秧”字在这里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寓意着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 三、语境中的意义 除了字面意义上的含义外,“秧”字还常常出现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承载着更深层的意义。例如,在诗歌和散文中,“秧”常被用来比喻新生的事物或希望,表达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秧”字也可以用来形容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象,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韵律。 四、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秧”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着农耕文化的精髓,还与中国的节日习俗紧密相连。例如,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这项活动中的船桨就像是“秧”一样,寓意着丰收和喜悦。此外,“秧”字还常常出现在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成为传递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五、总结 综上所述,“秧”这个字不仅字形美观、字义明确,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通过对其字形、字义以及相关语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丰富意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这个字,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稻


※ 稻的意思、基本解释,稻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dào

〈名〉

(1) (形声。从禾,舀( yǎo)声。本义:水稻) 同本义 [rice]

其谷宜稻。——《周礼·职方氏》

浸彼稻田。——《诗·小雅·白华》

(2) 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主食,谷壳和其它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秆用来造纸。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实叫谷子,碾制去壳后叫大米。有糯稻、粳稻、籼稻之分。古以粘者为稻,不粘者为粳

康熙字典

稻【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杜皓切,?音道。《說文》稌也。《韻會》有芒穀,卽今南方所食之米,水生而色白者。《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稻曰嘉蔬。《詩·豳風》十月穫稻。《周禮·地官·稻人》掌稼下地。《疏》以下田種稻,故云稼下地。《史記·夏本紀》禹令益予衆庶,稻可種?濕。《爾雅翼》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一名稌。然有黏,有不黏,今人以黏爲稬,不黏爲秔。

有一種曰秈,比於秔小,而尤不黏,其種甚早,今人號秈爲早稻,秔爲晚稻。《六書故》稻性宜水,亦有同類而陸種者,謂之陸稻。記曰:煎醢加於陸稻上,今謂之旱稜。南方自六月至九月穫,北方地寒,十月乃穫。

姓。《何氏姓苑》今晉陵人。

地名。《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稻縣。

《集韻》土皓切,音討。秔也。關西語。

叶徒苟切。《詩·豳風》十月穫稻,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叶徒故切,音度。《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藳。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稻【卷七】【禾部】

稌也。从禾舀聲。徒皓切

说文解字注

(稻)稌也。今俗㮣謂黏者不黏者。未去穅曰稻。稬稻、秈稻、秔稻皆未去穅之偁也。旣去穅則曰稬米、曰秈米、曰秔米。古謂黏者爲稻。謂黏米爲稻。九穀攷曰。七月詩。十月穫稻。爲此春酒。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齊。內則、襍記並有稻醴。左傳。進稻醴粱糗。是以稻爲黏者之名。黏者以釀也。內則。糝酏用稻米。籩人職之餌餈。注亦以爲用稻米。皆取其黏耳。而食醫之職。牛宜稌。鄭司農說稌、稉也。是又以稉釋稻。稉其不黏者也。孔子曰。食夫稻。亦不必專指黏者言。職方氏揚荆諸州亦但云其穀宜稻。吾是以知稌稻之爲大名也。玉裁謂。稻其渾言之偁。秔與稻對爲析言之偁。稻宜水。故周禮稻人掌稼下地。从禾。舀聲。徒晧切。古音在三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