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蹈字的解释
蹈

拼音 dǎo 注音ㄉㄠˇ
部首足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8E48
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ノ丶丶ノノ丨一フ一一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点、点、撇、撇、竖、横、横折、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ǎo(ㄉㄠˇ)

⒈  践踏,踩:蹈袭(走别人走过的老路,沿用前人旧例)。蹈节(信守节操)。蹈海(跳到海里自杀)。赴汤蹈火。循规蹈矩。

⒉  跳动:舞蹈。手舞足蹈。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skip、step、tread

造字法

形声:从足、舀声

English

stamp feet; dance

最读网蹈字讲解

“躅践”字的深刻内涵与独特魅力 “躅践”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它由“足”和“躅”、“践”两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共同构成了这个字的完整意义。 一、足的意象 “足”字在这里不仅指脚,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行动、实践和探索。在古代汉语中,“足”常用来表示行走、移动,进而引申为从事某种活动或达到某种目的。因此,“躅践”中的“足”,可以理解为对某种行动或实践的重视和投入。 二、“躅”的含义 “躅”字有“踩踏、徘徊”的意思。当它与“足”结合时,就形成了一个既表示实际行动又暗示内心挣扎或犹豫的复杂意象。这种意象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或选择时的矛盾心理。 三、“践”的意蕴 “践”字在这里有“履行、实践”的含义。它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与前面的“躅”相结合,进一步突出了“躅践”作为一个整体所蕴含的实践与行动的意味。 四、“躅践”在古文中的运用 在古文中,“躅践”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态度。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努力前行的情景时,可以用“躅践”来表达他的坚定信念和勇敢行动。同时,“躅践”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在口头上谈论实践,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的人。 此外,“躅践”还常常与“踌躇”等词语组合使用,形成如“躅踟”(徘徊不前)这样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犹豫和挣扎。 五、结语 “躅践”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却非常丰富和深刻。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选择时,不仅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还要学会在行动中不断尝试和摸索,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这种坚韧不拔、勇于实践的精神,正是“躅践”字所传递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蹈


※ 蹈的意思、基本解释,蹈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dǎo

〈动〉

(1) (形声。从足,舀( yǎo)声。本义:踩,踏)

(2)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tread;stamp]

蹈,践也。——《说文》

蹈,履也。——《广雅》

足之蹈之。——《孟子》

蹈腾昆仑。——《淮南子·原道》。注:“蹑也。”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庄子·达生》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资治通鉴》

蹈死不顾。——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蹈火(踩火);蹈藉(践踏);蹈跃(践踏奔跳);蹈冰(踏冰)

(4) 顿足踏地 [stamp one's foot]

发扬蹈历之己蚤。——《史记·乐书》。正义:“顿足蹋地也。”

(5) 又如:手舞足蹈;蹈舞(手舞足蹈,表示欢乐);蹈咏(舞蹈和吟唱)

(6) 遵循 [follow]

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苏轼《伊尹论》

(7) 又如:蹈矩(投身;依托);蹈节(克守节操);蹈节死义(遵守节操,为正义而死)

(8) 实行 [carry out]

一理长成,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蹈险(经历危险);蹈义(履行正义);蹈道(履行正道)

(10) 朝某方向走;行 [go]

故无首虏之获,无蹈难之赏。——《荀子·儒效》

(11) 又如:蹈难(身赴危难);蹈敌(赴敌)

(12) 乘;利用 [use]。如:蹈瑕(利用过失);蹈隙(利用空隙)

康熙字典

蹈【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說文》踐也。《博雅》履也。《釋名》道也。以足踐之,如道路也。《禮·樂記》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左傳·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註》高蹈,猶遠行也。

與悼同。《詩·小雅》上帝甚蹈。《傳》動也。《箋》蹈讀曰悼。《釋文》蹈,鄭作悼。病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蹈【卷二】【足部】

踐也。从足舀聲。徒到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蹈)踐也。釋名。蹈、道也。以足踐之如道。从足。舀聲。徒到切。古音在三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