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祷字的解释
祷

拼音 dǎo 注音ㄉㄠˇ 繁体
部首礻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五笔PYDF 五行 统一码7977
笔顺丶フ丨丶一一一ノ一丨丶
名称点、横撇/横钩、竖、点、横、横、横、撇、横、竖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祷(禱)dǎo(ㄉㄠˇ)

⒈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求福:祷文。祷告。祷念。祈祷。

⒉  祝愿,敬辞(书信用语):为祷。盼祷。

异体字

  • ?
  • ?
  • ?
  • ?
  • ?

汉英互译

pray

造字法

形声:从礻、寿声

English

pray; entreat, beg, plead; prayer

最读网祷字讲解

“祷”字的语文讲解 “祷”是一个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它不仅是一个动词,更是一个充满敬意和祈求的象征。在古代汉语中,“祷”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字义解析 “祷”字的基本含义是向神明或祖先祈求保佑、愿望实现的行为。它通常伴随着虔诚的态度和真诚的誓言,表达人们对神明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词性变化 “祷”可以作为动词,如“祈祷”,表示向神明祈求;也可以作为名词,如“祷告”,指一种祭祀神明的仪式或行为。 三、结构与笔画 “祷”字由“礻”和“寿”两部分组成。“礻”是“示”字旁,表示与神明有关;“寿”则原指长寿,但在这里与“礻”结合,共同构成了“祷”字。从笔画上看,“祷”字共有七画,结构紧凑,线条流畅。 四、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祷”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神明的敬畏和信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愿。同时,“祷”字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祭祀文化和礼仪制度。 五、情感表达 “祷”字充满了情感色彩。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人们在祈祷时,内心充满了对神明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祷”字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六、用法示例 1. 他在佛前虔诚地祈祷,希望得到神明的庇佑。 2. 这座寺庙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祷告仪式,祈求国泰民安。 3. 她在病床前默默祈祷,希望家人能够平安健康。 总之,“祷”字是一个充满敬意和祈求的汉字,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学习和理解“祷”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祷


※ 祷的意思、基本解释,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dǎo

〈动〉

(1) (形声。从示,寿声。向神求福的一种迷信行为)

(2) 祈祷,祈神求福 [pray]

祷,告事求福也。——《说文》

祷,祭也。——《广雅》

五曰祷。——《周礼·大祝》。注:“祷,贺庆言福祚之辞。”

候禳祷词之祝号。——《周礼·小祝》。疏:“求福谓之祷,报赛谓之祠。”

既伯既祷。——《诗·小雅·吉日》

子疾病, 子路请祷。——《论语·述而》

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以身祷于桑林之际。——《淮南子·主术》

(3) 又如:祷巫(犹言巫祝祈祷);祷祀(有事祷求鬼神而致祭);祷雨(祈神降雨);祷祈(祈祷);祷牲(祈祷时所用的祭牲)

(4) 盼望——书信中用作敬词,表示期望和请求 [ask earnestly]

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祷。——《韩非子·扬权》

(5) 又如:切祷;是所至祷;祷切(书信客套用语,表示祈求急切);祷盼(书信客套用语,表示祈求、盼望)

康熙字典

禱【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唐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音倒。《說文》告事求福也。《周禮·春官》大祝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五曰禱。《註》如趙文子成室,張老曰: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廣韻》《正韻》都導切《集韻》《韻會》刀號切,?音到。義同。

叶丁口切,音斗。《詩·小雅》吉日維戊,旣伯旣禱。叶下阜醜,戊讀牡。

《易林》白茅醴酒,神巫拜禱。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禱【卷一】【示部】

告事求福也。从示壽聲。?,禱或省。?,籒文禱。都浩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禱)吿事求福也。禱吿求三字曡韵。从示。壽聲。都浩切。古音在三部。

?)禱或省。

?)籒文禱。以眞致福意。疑下從夂。非從夊也。夂陟侈切。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