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德字的解释
德

拼音 注音ㄉㄜˊ
部首彳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TFLN 五行 统一码5FB7
笔顺ノノ丨一丨丨フ丨丨一一丶フ丶丶
名称撇、撇、竖、横、撇、竖、横折、竖、竖、横、横、点、斜钩、点、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é(ㄉㄜˊ)

⒈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⒉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⒊  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⒋  姓。

异体字

  • ?
  • ?
  • ?
  • ?
  • ?
  • ?

汉英互译

heart、mind、morals、virtu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ethics, morality, virtue

最读网德字讲解

“德”字的语文讲解 “德”字,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蕴。在古代汉语中,“德”字的含义非常丰富,既表示道德、品德,也指代善良、美德。 一、德的本义 “德”字的本义与道德、品德有关。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就能够得到好的回报,反之则可能受到惩罚。因此,“德”字最初是用来形容人的品行端正、有道德的人。 二、德的引申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字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引申。除了表示道德、品德之外,“德”还可以指代善良、美德。比如,“德行”就是指一个人的善良行为和美好品德;“美德”则是指那些被社会广泛推崇的优良品质。 三、德的在句子中的用法 在句子中,“德”字可以作名词、形容词等不同的成分。例如: 1. 作名词:品德、道德。如:“他的品德高尚,深受大家的尊敬。” 2. 作形容词:善良的、有道德的。如:“她是一个心地善良、非常有道德的人。” 四、德的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在现代汉语中,“德”字依然保持着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德”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现代汉语中,“德”不仅包括了传统的道德、品德,还涉及到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方面。 此外,“德”字还常常出现在各种成语和俗语中,如“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等,这些成语和俗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意蕴。 五、如何理解“德” 要理解“德”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首先,我们要明确“德”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它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之中。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德”是一种社会价值,它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和尊重。最后,我们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 总之,“德”字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刻的内涵。通过学习和理解“德”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德


※ 德的意思、基本解释,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彳( chì),惪(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 同本义 [ascend]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be grateful]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get]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词性变化

〈名〉

(1) 道德,品行 [virtue;moral character;integrity]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kindness;favor]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kindheartedness]。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heart;mind]。如:同心同德

(7) 福 [happy]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康熙字典

德【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登入聲。《廣韻》德行也。《集韻》德行之得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而廉,剛而塞,彊而義。

《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

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謂善敎。

感恩曰德。《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韻會》四時旺氣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說文》升也。

《玉篇》福也。

星名。《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註》德星,旣填星也。

《韻會》亦作悳。《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州名。《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叶都木切,音篤。《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叶得各切,當入聲。《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德【卷二】【彳部】

升也。从彳㥁聲。多則切

说文解字注

(德)?也。?當作登。辵部曰。遷、登也。此當同之。德訓登者。公羊傳。公曷爲遠而觀魚。登來之也。何曰。登讀言得。得來之者、齊人語。齊人名求得爲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唐人詩。千水千山得得來。得卽德也。登德雙聲。一部與六部合韵又冣近。今俗謂用力徙前曰德。古語也。从彳。?聲。多則切。一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