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䄷字的解释
䄷

拼音 dàn diǎo shí 注音ㄉㄢˋ ㄉ一ㄠˇ ㄕˊ
部首禾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笔TDG 统一码4137
笔顺ノ一丨ノ丶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异体字

English

(same as 石) a measurement (in ancient times) equal to 120 catty (Chinese pound)

最读网䄷字讲解

“䄷”字的语文讲解 “䄷”是一个相对较少见的汉字,其读音为lián,属于生僻字。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字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和一些文学作品中仍有出现。下面是对“䄷”字的详细语文讲解。 一、字形结构 “䄷”字由“⺮”和“连”两个部分组成。“⺮”是一个草字头,表示与植物有关;“连”则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表示连接、连续的意思。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䄷”字独特的形态。 二、字义解释 1. 本义:“䄷”字的本义是“绳”。古代人们用绳子来捆绑东西,绳子的一端拴在“䄷”字的上半部分(即“⺮”),另一端则用于牵引或固定物体。 2. 引申义:由于“䄷”字表示绳子,因此它也可以引申为“牵引”或“连接”的意思。比如,在一些古文中,“䄷”字可以用来形容牛、马等牲畜被牵引的状态。 三、用法与示例 在古代汉语中,“䄷”字主要用作名词,表示绳子或其他与绳子有关的物品。以下是一些包含“䄷”字的例句: 1. 《说文解字》:“䄷,绳也。” 这句话直接说明了“䄷”字的本义是绳子。 2.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仆痡矣,云何吁矣!‘䄷’以束之。” 这句话中的“䄷”字用作动词,表示用绳子把某物束起来。 尽管“䄷”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它在古代文化和文学中仍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意义。学习这个字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 此外,虽然“䄷”字不作为首笔笔画的汉字存在,但其作为“纟”部首的字在汉字中仍占有一定比例,如“缧”、“縷”等,这些字都体现了“䄷”字所蕴含的绳索、牵引之意。 总之,“䄷”是一个充满古朴韵味的汉字,它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化的魅力。

䄷


※ 䄷的意思、基本解释,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䄷【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常隻切,音石。《說文》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

或作石。《楚辭·九章》重任石之何益。《註》石一作䄷。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䄷【卷七】【禾部】

百二十斤也。稻一䄷爲粟二十升,禾黍一䄷爲粟十六升大半升。从禾石聲。常隻切

说文解字注

(䄷)百二十斤也。律厤志曰。五權之制。銖者、物繇忽微至於成著。可殊異也。本起於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二十四銖而成兩。斤者、明也。十六兩成斤。鈞者、均也。三十斤成鈞。石者、大也。權之大者也。四鈞爲石。古多叚石爲䄷。月令鈞衡石是也。有假䄷爲山石者。楚辭悲任䄷之何益是也。稻一䄷、爲粟二十斗。禾黍一䄷、爲粟十六斗大半斗。斗、宋刻皆譌?。毛本又誤改斤。今正。稻亦可偁粟。猶凡穀皆可偁米也。䄷不專用諸穀而从禾。故舉稻與禾黍之粟各一䄷合於量者言之。从禾。石聲。常隻切。古音在五部。

交流分享

  • 䄷的词语
  • 䄷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