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訑字的解释
訑

拼音 dàn 注音ㄉㄢˋ
部首言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五笔YBN 统一码8A11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フ丨フ
名称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折钩、竖、竖弯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àn(ㄉㄢˋ)

⒈  古同“诞”,放纵。

异体字

  • ?
  • ?
  • ?

English

deceive, cheat; arrogant

最读网訑字讲解

詈字的智慧 在浩渺的中华文化中,每一个汉字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字是“詈”,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虽不常见,但其背后所蕴含的语言智慧却不容小觑。 “詈”字,从字形上来看,是由“讠”(言字旁)和“离”字组合而成。其中,“讠”表示与言语、说话有关,而“离”在这里则有着分离、分开的意味。因此,“詈”字的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骂”或“斥责”。 在古代文献中,“詈”字经常出现,如《说文解字》中就有相关解释:“詈,骂也。”这表明“詈”字的主要用法就是表示愤怒地斥责他人。例如,在古诗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诗人用“詈”字来表达对某人的不满或愤怒之情,如“捩腕攘臂,詈何妨?”这里的“詈”就是指愤怒地斥责。 除了基本的骂人意思外,“詈”字还有一些引申义。在古代,人们有时会用“詈”字来表达对某种不公正现象的愤慨和反抗。比如,“詈仇”就是指痛斥敌人或仇人,“詈盗”则是痛骂盗窃者。这种用法体现了“詈”字在表达强烈情感方面的独特魅力。 此外,“詈”字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不常用,但在一些方言和口语中仍然保留着一定的使用频率。比如,在一些南方方言中,“詈”字被用来表示责骂或斥责的意思,这与古代文献中的用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詈”字在语言学上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汉语的构词特点和语义演变规律,还为现代汉语中的词汇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因此,学习和掌握“詈”字对于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詈”字虽然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其背后所蕴含的语言智慧和文化内涵却不容忽视。通过学习和了解“詈”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訑


※ 訑的意思、基本解释,訑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訑、詑

〈形〉

(1) 自得 [contended;self-satisfied;be pleased with oneself]

訑訑之聲音顔色,拒人于千裏之外。——《孟子訑告子下》

(2) 又如:訑訑(形容人自以訑很聰明而不聽别人的話)

康熙字典

訑【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弋支切《集韻》《類篇》余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訑訑,自得貌。

淺意也。《孟子》訑訑之聲音顏色,拒人於千里之外。《註》自足其智,不嗜善言之貌。《集韻》與詑同。或作??

《集韻》《類篇》?商支切,音施。與?同。多言也。

獸名。《山海經》基山有獸,狀如羊,九尾四耳,目在背,名曰猼訑。《註》訑音?。一作陁。

《集韻》《正韻》?湯何切,音拕。《說文》本作詑。欺也。《戰國策》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註》引方言,沇州謂欺曰訑。《楚辭·九章》或訑謾而不疑。《註》詐欺也。

《集韻》唐何切,音駝。

土和切,涶平聲。

《集韻》待可切,駝上聲。?與詑同。

《集韻》《類篇》?他可切,拕上聲。言不正也。一曰欺罔自誇貌。

《集韻》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類篇》慢訑,弛縱意。《增韻》放也。《莊子·知北遊》天知予僻陋慢訑。《正韻》與誕同。

《集韻》《類篇》?堂練切,音電。

《正韻》徒亶切,但上聲。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詑【卷三】【言部】

沇州謂欺曰詑。从言它聲。託何切

说文解字注

(詑)沇州謂欺曰詑。此不見於方言。方言。秦謂之謾。郭云。言謾詑。詑音大和切。按戰國策曰。寡人正不喜詑者言也。从言。它聲。託何切。十七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