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伔字的解释
伔

拼音 dǎn 注音ㄉㄢˇ
部首亻部 总笔画6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4F14
笔顺ノ丨丶フノフ
名称撇、竖、点、横撇/横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ǎn(ㄉㄢˇ)

⒈  “抌”的异体字。

统一码

伔字UNICODE编码U+4F14,10进制: 20244,UTF-32: 00004F14,UTF-8: E4 BC 94。

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伔字讲解

“伔”字的语文讲解 “伔”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读音为dì或fú,具体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用法和意义。 一、基本含义 1. 本义:“伔”字的基本含义是“站立”。在古代文献中,如《说文解字》中提到,“伔,立人也”,意指人站立的样子。 2. 引申义:后来,“伔”字逐渐引申为“模仿”、“效仿”的意思。例如,在古文中,“伔伔乎若太公之治国也”(《庄子·天下》),这里的“伔”就是模仿太公治理国家的意思。 二、“伔”字的常见用法 1. 作为名词:当“伔”作为名词使用时,通常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玉台书史》中的“伔,东宫舍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的“伔”指的是一个人名。 2. 作为动词:“伔”作为动词,主要有“站立”、“模仿”等含义。如《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中的“(孝成许皇后)性俭约,不好治宫室,不事园囿,服御取给,亦俭薄。”其中的“伔”字虽然不作为首笔,但整句话描述的是许皇后的俭约生活,与“站立”或“模仿”无关。 3. 作为连词:在古文中,“伔”有时也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或承接关系。如《文选》中的“伔佀乎若处子”(《洛神赋》),这里的“伔佀”表示并列关系,意指人站立的样子如同处子。 三、“伔”字的文化内涵 “伔”字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汉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站立姿态的观察和模仿,也体现了汉字构造的巧妙和博大精深。在古代文献中,“伔”字频繁出现,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经典著作中都有其身影。这些文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伔”字的丰富信息,还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 总之,“伔”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汉字。通过对其含义、用法和文化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字,还能更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伔


※ 伔的意思、基本解释,伔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伔【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淮南子·說林訓》解捽者不在於捌格,在於批伔。《註》伔,音沉。推擊其要也。伔字从儿rén不从几。

交流分享

  • 伔的词语
  • 伔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