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躭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躭
⒈ 同“耽”。
异体字
- 耽
English
to delay; to loiter; to hinder
最读网躭字讲解
“躭”字的语文讲解
“躭”是一个汉字,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躭”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和一些文学作品中仍有出现。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含义和用法。
一、字义解释
“躭”,本意为“停留,耽搁”。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上停留过久,或者沉迷于某件事情而耽误了正事。例如,在古文中,“躭然曰”可以理解为“留恋地曰”,表达了一种对某事物的依依不舍之情。
二、词性变化
“躭”可以作为动词,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使用。
1. 作为动词时,“躭”的意思是“停留,耽搁”。如《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衡常思宇宙之无穷,忧天地之邃宇,愿驰骋乎无垠的广袤。”中的“驰骋”就是“躭”的一种表现,意指自由自在地活动。
2. 作为形容词时,“躭”可以表示“沉溺于某事的,沉迷于某事的”。如《晋书·刘琨传》中的“臣闻明主不徇功,遂臣之愚,敢以陈闻。陛下既欣然接受,且不能遣臣远赴,臣何以报万一!……且陛下既不能进贤退愚,安得不败其政!……今圣朝流化,吾反不能退身,此臣所以内愧,而忘天下也。敢以陈闻,乞垂省览!”中的“内愧”和“忘天下”都暗示了一种“躭于某事”的状态。
三、用法示例
1. 作为动词:他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竟然忘记了吃饭睡觉,真是“躭”过去了。
2. 作为形容词:他最近似乎有些“躭”于游戏,整天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四、文化内涵
“躭”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它反映了古人对于时间、生活和人性的深刻认识。古人常常用“躭”来表达对于名利、物欲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坚守。这种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文人墨客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
总之,“躭”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汉字,它的含义丰富多样,用法灵活多变。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躭的意思、基本解释,躭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躭【酉集中】【身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玉篇》俗耽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耽【卷十二】【耳部】
耳大垂也。从耳冘聲。《詩》曰:“士之耽兮。”丁含切
说文解字注
(耽)耳大也。淮南墜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耽讀衣褶之褶。或作攝。以兩手攝其肩之耳也。按許書本無聸字。耽卽聸也。今本於耽篆之外沾一聸篆。誤矣。从耳。冘聲。丁含切。八部。詩曰。士之耽兮。衞風氓文。此引詩說叚借也。毛傳曰。耽、樂也。耽本不訓樂、而可叚爲媅字。女部曰。媅者、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