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駘
⒈ 劣馬,亦喻庸才:駑駘。羸駘。
⒉ 馬銜脫落:“馬駘其銜,四牡橫奔”。
异体字
- 骀
English
an old, tired horse, a jade; tired, exhausted
最读网駘字讲解
“驮”字的语文讲解
“驮”是一个形声字,从马,特声。从“马”,表示与马有关;“特”,表示独特、突出。本义指用背承载。
一、基本含义
“驮”字的基本含义是用马的背部承载物品。例如,在古代,人们常常骑马行走,而货物则常常被放在马的背上,这就是“驮”的原始意义。
二、词语搭配
1. 驮运:用牲畜(如马、驴等)运送货物或人。
2. 驮枪:指用马背上放枪,形容全副武装。
3. 驮脚:指为人驮运行李或负担辛苦的工作。
三、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承载、负载、担负。
反义词:卸载、卸肩。
四、造句示例
1. 小明骑着自行车,手里还驮着书包,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2. 驴背上坐着一位老者,他满脸沧桑,但眼神却透露出坚定和希望。
五、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驼”不仅是一种动物,更象征着坚韧不拔、任重道远的品质。例如,“骆驼精神”就是指这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此外,“驮”字也常用于诗歌和文学作品中,以表达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和牵挂。
六、注意点
在使用“驮”字时,需要注意其与其他字的搭配和语境。例如,“驮”与“负”虽然读音相近,但意义完全不同。“驮”表示用马背承载,而“负”则表示承担或担负。
总之,“驮”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字。通过对其含义、用法和文化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字。

※ 駘的意思、基本解释,駘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駘【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玉篇》駑馬銜脫也。《崔寔政論》馬駘其銜。
又駘蕩,曠遠也。
又地名。《左傳·昭九年》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註》駘在始平武功縣。
又《哀六年》遷孺子於駘。《註》駘,齊邑。《釋文》他才反。
又徒來反。
又神名。《韻會》金天氏子曰晞,生允格臺駘。
又人名。《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王駘。
又《五音集韻》土來切,音胎。義同。
又《廣韻》徒亥切《集韻》《正韻》蕩亥切,音待。《玉篇》駘蕩,廣大意。
又《正字通》春色舒放曰駘蕩。
又《廣韻》疲也,鈍也。
又《類篇》駘騱,馬不進也。
又《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音義》駘音殆。李云:哀駘,醜貌。它,其名也。
又與跆同。《史記·天官書》兵相駘籍。《前漢書》作跆。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駘【卷十】【馬部】
馬銜脫也。从馬台聲。徒哀切
说文解字注
(駘)馬銜脫也。銜者、馬勒口中者也。脫當作挩、解也。馬銜不在馬口中、則無以控制其馬。崔實政論曰馬駘其銜是也。銜脫則行遲鈍。廣雅曰駑駘也是也。又引伸爲寬大之意。漢有臺名駘盪及春色駘蕩是也。从馬。台聲。徒哀切。一部。亦徒亥切。
交流分享
- 駘的词语
- 駘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