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笪字的解释
笪

拼音 注音ㄉㄚˊ
部首竹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上下
五笔TJGF 五行 统一码7B2A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丨フ一一一
名称撇、横、点、撇、横、点、竖、横折、横、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á(ㄉㄚˊ)

⒈  一种用粗竹篾编成的像席的东西,晾晒粮食用。

⒉  牵船索。

⒊  姓。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竹、旦声

English

a coarse mat of rushes or bamboo

最读网笪字讲解

“笪”字的语文讲解 “笪”是一个汉字,其含义丰富,读音为dá或dǎ。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语文解释。 一、基本含义 “笪”字的基本含义与“竹”有关。它可以指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器具,通常用于遮盖或承载物品。这种器具在古代常用于农业社会,如用来储存粮食、杂物等。 二、引申含义 1. 覆盖、遮挡:“笪”字也可以引申为覆盖、遮挡的意思。比如,在古文中,“茅笪”(用茅草做成的遮盖物)常被用来形容简陋的住所或隐蔽的地方。 2. 形容雨具:此外,“笪”还可以用来形容雨具,如“竹笪”(竹制的雨伞)。这种用法体现了“笪”字与日常生活用品的紧密联系。 3. 表示包裹、环绕之意:在某些语境中,“笪”还可以表示包裹、环绕的意思,如“笪以裹之”(用竹席把东西包裹起来)。 三、用法与示例 “笪”字在句子中通常作为名词使用,可以独立成句,也可以作为其他词语的修饰成分。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独立成句:他用竹笪遮住了窗户,以防风雨侵袭。 2. 作为修饰成分:那间小屋虽然简陋,但用竹笪一遮,倒也显得干净整洁。 3. 与其他词语组合:他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四、文化意义 “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它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在文学作品中,“笪”字常被用作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笪”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的汉字。通过对其含义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笪


※ 笪的意思、基本解释,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鞭打 [whip]

笪,笞也。——《说文》。笪者可以挞人之物。

(2) 又如:笪笞(笞挞,鞭打)

词性变化

〈名〉

(1) 竹箬 [bamboo's skin]

笪,箬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2) 〈方〉∶粗竹席 [coarse bamboo mat]。如:笪屋(用粗竹席铺盖的屋)

(3) 拉船用的索子 [hemp rope]

百丈者,牵船篾,内地谓之笪。——元· 周密《齐东野语》

(4) 日蚀 [solar eclipse]。如:笪日(日蚀之日)

康熙字典

笪【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博雅》擊也。亦姓。

《集韻》得案切,音旦。筥也。一曰答也。一曰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者。江東呼爲笪,斜文爲䉬。

《廣韻》《集韻》《正韻》?當割切,音妲。笞也。一曰覆舟簟。

《廣韻》都達切《集韻》他達切,?音闥。《南部新書》盧文進出獵,忽天暗星見,士人謂之笪。

地名。《明一統志》諸曁有烏笪山。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笪【卷五】【竹部】

笞也。从竹旦聲。當割切

说文解字注

(笪)笞也。笪者、可以撻人之物。从竹。旦聲。當割切。十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