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膬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膬
⒈ 古同“脆”。
统一码
膬字UNICODE编码U+81AC,10进制: 33196,UTF-32: 000081AC,UTF-8: E8 86 AC。
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膬字讲解
“鞭”字的语文讲解
“鞭”是一个充满力量与生机的汉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或武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在古代,鞭子不仅是驱使动物前进的工具,更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从字形上看,“鞭”字由“金”和“便”两部分组成。“金”通常代表金属,暗示了鞭子的材质;而“便”则在这里表示“方便”或“敏捷”,意味着鞭子使用起来灵活自如。这种结构上的组合,不仅体现了汉字的构造之美,也揭示了鞭子作为工具的实际功能。
在词义上,“鞭”有着广泛的含义。它可以指一种工具,如马鞭、皮鞭等,用于驱使动物或作为训练工具。同时,“鞭”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力量或权威,如“鞭长莫及”表示力量达不到或影响范围有限。此外,“鞭”还常出现在成语中,如“挥金如土”、“鞭长不及”等,这些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在历史文化中,鞭子还承载着许多美好的传说和故事。例如,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其青龙偃月刀就被称为“青龙偃月鞭”,象征着他的勇猛和威武。这些传说和故事不仅丰富了鞭子的文化内涵,也使其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使用“鞭”字时,我们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感情色彩。例如,在赞美某人勇敢善战时,可以说“他挥舞着鞭子冲向敌阵,英勇无比”;而在批评某人滥用权力时,则可以说“他挥舞着鞭子,却失去了民心”。
总之,“鞭”这个字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还是一种充满力量和生机的工具。通过学习和了解“鞭”字的文化内涵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汉字,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承。

※ 膬的意思、基本解释,膬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膬【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七絕切《集韻》促絕切。與脆同。《說文》耎而易破也。从肉毳,轉入龤聲。
又《廣韻》此芮切《正韻》蚩瑞切,音毳。《管子·霸言篇》釋堅而攻膬。《枚乗·七發》飮食則溫淳甘膬。《註》膬,昌芮反。
又《集韻》租悅切,音蕝。義同。《集韻》或作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膬【卷四】【肉部】
耎易破也。从肉毳聲。七絕切
说文解字注
(膬)耎易破也。耎七發注作腝。腝者、醢有骨者也。七發曰。飮食則溫淳甘膬。脭醲肥厚。从肉。毳聲。七絕切。十五部。按脃膬葢本一字異體。篇、韵皆云膬同脃。小宗伯注曰。今南陽名穿地爲竁。聲如腐脃之脃。音義云。字書無脃字。但有膬字。音千劣反。今注本或膬字者、則與劉音淸劣反爲協。據此則陸氏所見說文等書有膬無脃也。而李善於魏都、七發分引此二字。則唐初說文非無脃矣。二字皆可入可去。分廁祭、薛。古音理不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