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赐字的解释
赐

拼音 注音ㄘˋ 繁体
部首贝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MJQR 五行 统一码8D50
笔顺丨フノ丶丨フ一一ノフノノ
名称竖、横折、撇、点、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赐(賜)cì(ㄘˋ)

⒈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赐予。赐死。赏赐。恩赐。

⒉  敬辞:请赐教。希赐函。

⒊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赐。受赐良多。

异体字

汉英互译

obliged

造字法

形声:从贝、易声

English

give, bestow favors; appoint

最读网赐字讲解

“赐”字的语文讲解 “赐”是一个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实用价值。在现代汉语中,“赐”主要用作动词,表示给予或赏赐的意思。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赐”字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析 “赐”字的基本含义是给予、赏赐。它通常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长辈对晚辈或者平级之间的礼物、恩惠、奖品等的赠送。这个字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和尊重他人、慷慨大方的美德。 二、用法示例 1. 上对下赐:例如,“皇帝赐予臣民土地”,这里的“赐”表示皇帝将土地赏赐给臣民。 2. 平级赐:例如,“朋友间互相赐教”,这里的“赐”表示朋友之间相互传授知识或经验。 3. 书面语赐:在正式的书面语中,“赐”也常被使用,如“朝廷赐予爵位”,表示朝廷授予某人爵位。 三、文化背景 “赐”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还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内涵。在中国古代社会,礼仪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通过给予和接受“赐”,人们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也传递了友谊和团结的信息。 此外,“赐”字还与“受”字相对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赠予与接受的过程。这种互动关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和谐共处、互敬互爱的价值观。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1. 近义词:与“赐”意思相近的词有“赏”、“赐予”、“恩赐”等,这些词都表示给予或赏赐的意思。 2. 反义词:与“赐”意思相反的词有“罚”、“剥夺”、“损害”等,这些词表示给予或赏赐的对立面。 五、注意事项 在使用“赐”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赐”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口语中较少使用。 2. “赐”字后面通常跟名词或动词,表示具体的赠予物或动作。 3. 在表达感激之情时,“赐”字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如“感激涕零”、“受之无愧”等。 总之,“赐”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通过学习和掌握“赐”字的含义、用法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汉字,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

赐


※ 赐的意思、基本解释,赐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贝,易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赏赐)

(2) 给予;上给予下 [bestow;grant]

赐,予也。——《说文》

上予下曰赐。——《正字通》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礼记·曲礼》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刘向《列女传·赵将括母》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左传》

(3) 又如:赐光(赏脸,赏光);赐环(将放逐之臣赦罪召还);赐第(皇上敕建的府第);赐田(君主所赐予的田地);赐官(赐予设置家臣以治家邑的权力)

(4) 请给 [please]。如:赐函;赐示

康熙字典

賜【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斯義切,思去聲。《說文》予也。《篇海》錫也。《禮·曲禮》三賜不及車馬。《註》三賜,三命也。《疏》受命卽受賜。

《玉藻》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

《公羊傳·僖二年》虞郭之相救,非相爲賜。《註》賜,猶惠也。

《玉篇》賜,施也,空盡也。

姓。《玉海》齊大夫?子賜之後。《正字通》俗作?,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賜【卷六】【貝部】

予也。从貝易聲。斯義切

说文解字注

(賜)予也。釋詁。賚貢錫畀予況賜也。七字轉注。凡經傳云錫者、賜之假借也。公羊傳曰。錫者何。賜也。賜者、與之通稱。禹貢。納錫大龜。乃下與上之詞。又玉藻言賜君子、與小人者、別言之。統言則不別也。方言曰。賜、盡也。此借賜爲澌。澌、盡也。盡之字俗作儩。从貝。易聲。斯義切。十六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