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棕字的解释
棕

拼音 zōng 注音ㄗㄨㄥ
部首木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笔SPFI 五行 统一码68D5
笔顺一丨ノ丶丶丶フ一一丨ノ丶
名称横、竖、撇、点、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ōng(ㄗㄨㄥ)

⒈  〔棕榈〕常绿乔木,茎直立不分枝,叶大,木材可制器具,通称“棕树”。

⒉  〔棕毛〕棕榈叶鞘的纤维,简称“棕”,如“棕绳”,“棕绷”,“棕帚”,“棕编”。

⒊  〔棕熊〕哺乳动物,体大,毛棕褐色。掌和肉可食,皮可制皮褥,胆可入药。亦称“马熊”、“罴”;通称“人熊”。

异体字

  • ?
  • ?

汉英互译

palm、palm fibre

造字法

形声:从木、宗声

English

hemp palm; palm tree

最读网棕字讲解

《说“棕”》 在汉字的大家族中,“棕”是一个富有独特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字。 一、字形结构 “棕”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木”字旁,右边是“宗”。从字形结构来看,“木”字旁往往与树木相关,这为我们理解这个字的本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本义 “棕”的本义是指棕榈树。棕榈树是一种极具热带和亚热带特色的植物,它高大挺拔,树干上常常包裹着一层纤维质的棕毛。这些棕毛有着很强的韧性,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棕绳。在过去,没有现代的合成材料时,棕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捆绑东西,还是在一些简易的建筑结构辅助固定方面,都不可或缺。 三、引申义 1. 从棕榈树及其棕毛的特性出发,“棕”字引申出了与棕毛相关的意义。例如“棕刷”,就是用棕毛制成的刷子,这种刷子在绘画、清洁等方面都有应用。它的刷毛质地坚韧,能够很好地承载颜料或者清除污垢。 2. 在一些地区,“棕”还被用来形容像棕毛一样粗糙或者杂乱的东西。比如“棕毛毯”,强调这种毯子的质地有着类似棕毛的那种粗粝感。 四、在文化中的体现 1. 在传统建筑方面,棕制品也偶尔现身。像一些古老建筑的屋顶,在铺设瓦片之前,可能会有棕编的底层防护结构,这既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利用棕的柔韧性和一定的防潮性,也反映了“棕”这个字背后所代表的植物资源在建筑领域的渗透。 2. 在文学作品中,“棕”也偶尔出现来描绘特定的场景或者烘托氛围。例如描写热带风光的文学作品里,“高大的棕榈树在海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这里的“棕”字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到充满阳光、沙滩和海浪的热带意境之中。 总之,“棕”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它背后承载着棕榈树这种植物的形象、其相关制品的意义以及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独特价值。

棕


※ 棕的意思、基本解释,棕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ōng

〈名〉

(1) 植物名。棕榈的省称 [palm]。本作椶

椶,栟榈也。——《说文》

(2) 又如:龙棕;蜡棕;扇棕;棕片(棕衣。棕皮);棕车(以棕为盖顶的车);棕笋(棕榈的花苞)

(3) 棕毛或棕片 [palm fiber]。如:棕笠;棕床;棕冠;棕帚;棕匠

(4) 棕色的染料 [brown dye]。如:酸性棕;碱性棕;直接棕

词性变化

zōng

〈形〉

棕毛的颜色,即褐色 [brown]。如:红、黄、棕等各种颜色的布;棕人(指棕色人称);棕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康熙字典

棕【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同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椶【卷六】【木部】

栟櫚也。可作萆。从木㚇聲。子紅切

说文解字注

(椶)栟櫚也。互訓也。蜀都賦椶枒楔樅。四木名也。從木。㚇聲。子紅切。九部。按椶與召南之緫音義略同。毛曰。緫、數也。數讀數罟之數。可作萆。艸部曰。萆、雨衣。一名衰衣。按可作萆之文、不系於栟下而系椶下者。此樹有葉無枝。其皮曰椶。可爲衰。故不系栟下也。椶本皮名。因以爲樹名。故栟閭與椶得互訓也。張揖注上林賦曰。并閭、椶也。皮可以爲索。今之椶繩也。玉篇云。椶櫚一名蒲葵。今按南方艸木狀云。蒲葵如栟櫚而柔薄。可爲簦笠。出龍川。是蒲葵與椶樹各物也。謝安之蒲葵扇、今江蘇所謂芭蕉扇也。椶葉縷析。不似蒲葵葉成片可爲笠與扇。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