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踪
拼音
zōng
注音ㄗㄨㄥ
繁体蹤
部首足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KHPI 五行金 统一码8E2A
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丶丶フ一一丨ノ丶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竖、提、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钩、撇、点
部首足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五笔KHPI 五行金 统一码8E2A
笔顺丨フ一丨一丨一丶丶フ一一丨ノ丶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竖、提、点、点、横撇/横钩、横、横、竖钩、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踪
⒈ 人或动物走过留下的脚印:踪影。踪迹。追踪。失踪。跟踪。无影无踪。
异体字
- 蹤
- 䢨
汉英互译
footprint、trace、trail
造字法
形声:从足、宗声
English
footprints, traces, tracks
最读网踪字讲解
“踪”字的语文讲解
在浩瀚的汉字海洋中,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而“踪”字便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字。
“踪”,读音为zōng,是一个形声字。从足,从宗,宗亦声。“足”指行走,“宗”意为“尊崇”、“敬仰”。“足”与“宗”联合起来表示“走值得尊崇的路线”。本义是指人或动物行走的足迹,进而引申为跟踪、查找的意思。
在古文中,“踪”字常用来形容人的行迹。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的“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这里,“踪”即指猎人跟踪兽类的足迹。又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虽然没有直接用到“踪”字,但整首诗却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兴衰、家人安危的深深忧虑,仿佛在追寻着某种踪迹。
在现代汉语中,“踪”的应用更加广泛。它可以组成许多常用的词语,如“踪迹”、“追踪”、“踪影”等。其中,“踪迹”指的是行动所留下的痕迹,如“不留踪迹”;“追踪”则表示按踪迹或线索追寻,如“追踪报道”;“踪影”则指踪迹和形影,常用来形容完全找不到某物的影子,如“杳无踪影”。
此外,“踪”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化中,追寻踪迹常常被赋予一种神秘、浪漫的色彩。无论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山水寻踪,还是现代人的探险追踪,都体现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踪”字,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字义和用法,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运用“踪”字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总之,“踪”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内涵的字。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让我们一起走进“踪”字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吧!

※ 踪的意思、基本解释,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踪
蹤
〈名〉
(1) (形声。从足,从(宗)声。本义:脚印,踪迹)
(2) 同本义 [trace]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李白《谒老君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绝无踪响。——《聊斋志异·促织》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踪尘(尘世的事情);踪绪(踪迹,头绪);踪响(踪迹和声响);踪辙(踪迹)
(4) 事物的痕迹 [track]
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己随风。——《鹿虔扆·临江仙》
(5) 又如:踪由(事情的始末);跟踪
词性变化
◎ 踪
〈动〉
(1) 追随 [follow]
朕欲远追周文,近踪 光武,使宗庙有太山之安。——《晋书·刘曜载书》
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隋书》
(2) 又如:踪行(跟着走)
康熙字典
蹤【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卽容切《集韻》《韻會》將容切,音從。《玉篇》跡也。《釋名》從也。人形從之也。《前漢·揚雄傳》躡三皇之高蹤。○按《說文》無蹤字,古皆以縱爲蹤。詳糸部縱字註。
又《韻補》叶卽王切,音匡。《陸雲·陸府君誄》耽精遐奧,肆志篇章。仰咨遺訓,思齊曩蹤。
交流分享
- 踪的词语 组词
- 踪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