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锄字的解释
锄

拼音 chú 注音ㄔㄨˊ 繁体
部首钅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9504
笔顺ノ一一一フ丨フ一一一フノ
名称撇、横、横、横、竖提、竖、横折、横、横、提、横折钩、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锄(鋤)chú(ㄔㄨˊ)

⒈  弄松土地及除草的工具:锄头。铁锄。

⒉  耪,弄松土地及除草:锄草。锄耘。锄地。

⒊  铲除:锄奸。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oe、uproot

造字法

形声:从钅、助声

English

hoe; eradicate

最读网锄字讲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的“锄”字 在李绅的《悯农》一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勤劳的农夫在烈日当空的中午时分,仍然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其中,“锄”字作为这首诗的关键元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锄”字,本意是指一种用于除草、松土的农具,通常由木头或铁制成,形状类似于一个弯曲的铲子。在古代农业社会中,锄头是农民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农民清除田地中的杂草,保持土壤的肥沃,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这句诗中,“锄”字不仅指实际的农具,更象征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农民在酷暑中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劳动价值的赞美。这里的“锄”字,犹如一把无形的利剑,代表着农民们勤劳、智慧和坚韧的品质,他们用锄头在土地上创造出一片片丰收的景象。 同时,“锄”字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农民们通过辛勤的劳作,改造着自然环境,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农作物更加茂盛。而自然环境也回馈给农民们以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希望。这种关系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此外,“锄”字还蕴含着一种持之以恒、勤奋不懈的精神。农民们每天都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他们都坚持不懈地追求着丰收的梦想。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农民们不断努力,也启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总之,“锄”字在《悯农》一诗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寓意。它不仅代表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坚韧品质,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持之以恒、勤奋不懈的精神。通过学习和领悟这个字的内涵,我们可以更加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更加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及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锄


※ 锄的意思、基本解释,锄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鋤、鉏 chú

〈名〉

(1) (形声。从金,助声。本义:锄头。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 同本义 [hoe]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大锄;小锄

词性变化

chú

〈动〉

(1) 用锄头整理田地,除草 [work with a hoe]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 又如:锄社(古代北方农村的一种组织。平时协同耕作,有事时则互相帮助);锄耘(耕作农地。也作鉏耘);锄谷(耕作)

(3) 根除,铲除 [eliminate]

又不可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术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锄拔(去除);锄理(清理)

康熙字典

鋤【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士魚切《集韻》牀魚切,?音鉏。《左傳·僖三十三年註》耨,鋤也。《釋文》本又作鉏。《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釋名》鋤,助也,去穢助苗長也。

《集韻》狀所切。與鉏同。鉏鋙亦作鋤鋙。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耡【卷四】【耒部】

商人七十而耡。耡,耤稅也。从耒助聲。《周禮》曰:“以興耡利萌。”牀倨切

说文解字注

(耡)殷人七十而耡。孟子滕文篇文。今孟子作助。周禮注引作莇。耡、耤稅也。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畞而徹。其實皆十一也。徹者、徹也。助者、藉也。趙曰。徹者猶人徹取物也。藉者、借也。猶人相借力助之也。按耤耡二篆皆偁古成語。而後釋其字義。耡卽以耤釋之。耤稅者、借民力以食稅也。从耒。助聲。牀倨切。五部。周禮曰。㠯興耡利萌。遂人職文。今萌作甿。俗改也。注曰。變民言萌。異外内也。萌猶懵懵無知貌也。鄭本作萌。淺人一改爲氓。再改爲甿。注又云。鄭大夫讀耡爲藉。杜子春讀耡爲助。謂起民人令相佐助。按鄭意耡者、合耦相助。以歲時合耦于耡。謂於里宰治処合耦。因謂里宰治処爲耡也。許意以周禮證七十而耡。謂其義同。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