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诪字的解释
诪

拼音 zhōu chóu 注音ㄓㄡ ㄔㄡˊ 繁体
部首讠部 总笔画9画 结构左右
五笔YDTF 统一码8BEA
笔顺丶フ一一一ノ一丨丶
名称点、横折提、横、横、横、撇、横、竖钩、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诪(譸)zhōu(ㄓㄡ)

⒈  〔诪张〕欺诳。

⒉  诅咒。

其他字义

诪(譸)chóu(ㄔㄡˊ)

⒈  代词;表疑问,相当于“谁”。

⒉  古通“筹”,忖度。

异体字

  • ?
  • ?

English

deceive, cheat; hurried, bustling

最读网诪字讲解

“诪”字的语文讲解 “诪”是一个汉字,读音为shēng。它的部首是“诎”,总笔画为14画。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古文中有着一定的出现频率。 一、字义解析 “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欺骗:“诪”常用来表示欺骗或欺诈的行为。例如,在古文中,“诪张”就是指欺骗、诈骗的意思。 2. 自夸:“诪”也可以表示自夸或自大。如“诪然”形容人非常得意忘形的样子。 3. 站立的样子:“诪”还可以用来形容人站立时的姿态,如“诪立”即形容人站立得笔直而挺拔。 二、词性用法 “诪”可以作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使用。 1. 动词:如“诪骗”、“诪张”。 2. 形容词:如“诪然”(自大的样子)。 3. 副词:如“诪诪”(纷纷地,连续不断地)。 三、例句解析 1. 例句一: “今也吾行也,诪焉。”——《论语·微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我也去实行仁道了,只是暂且欺骗一下罢了。 2. 例句二: “夫子之不饮,岂有意乎诪酒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不喝酒,难道是故意喝醉吗?这里的“诪”表达了司马迁对孔子行为的质疑和反讽。 3. 例句三: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这段文字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诪”字,但其中的“寄蜉蝣于天地”一句,表达了人生短暂如同蜉蝣,与“诪焉”中的自欺欺人、不真实的态度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四、文化背景 “诪”字在古代文献中较为罕见,但它所蕴含的欺骗、自夸等意义,在古代社会中并不鲜见。古人常以欺诈手段获取利益,或通过自夸来抬高自己。然而,“诪”字也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真诚待人,实事求是。 总之,“诪”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汉字,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

诪


※ 诪的意思、基本解释,诪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ōu

〈动〉

(1) 诅咒 [curse]

譸,詶也。从言,夀声。——《说文》

诪,诅也。——《玉篇》引《说文》

诪,诅也。——《集韵》引《广雅》

(2) 如:诪嚣(诅咒吵闹)

(3) 同“侜”。欺骗 [tell a lie]

民无或胥诪张为幻。——《书·无逸》。马本作辀。

黄冠诪愚氓。——《少室山房笔业》

(4) 又如:诪张(欺诳诈骗);诪欺(欺诈);诪张为幻(又作“诪张变眩”。欺诈)

康熙字典

譸【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張流切,音輈。《說文》詶也。《玉篇》譸張,誑也。《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人名。必譸,見《宋史·宗室表》。

與籌通。《後漢·虞詡傳》以詡譸之,知其無能爲也。《註》譸,當作籌。

《讀書通》與輈侏?通。《劉琨·答盧諶詩》自頃輈張,困於逆風。《註》輈張,驚懼貌。《揚雄·國三老箴》作侏張。

《集韻》?留切,音儔。詞也。《集韻》或作㿧、嚋。《六書故》亦通作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譸【卷三】【言部】

詶也。从言壽聲。讀若醻。《周書》曰:“無或譸張爲幻。”張流切

说文解字注

(譸)詶也。按詶、詛也。則譸亦詛也。从言。壽聲。讀若醻。張流切。三部。周書曰。無或譸張爲幻。無逸文。釋訓曰。侜張、誑也。毛詩作侜張。他書或作侏張。或作輈張。皆本無正字。以雙聲爲形容語。此偁譸張。訓誑不訓詶。是亦假借之理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