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肔字的解释
肔

拼音 chǐ 注音ㄔˇ
部首月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五笔EBN 统一码8094
笔顺ノフ一一フ丨フ
名称撇、横折钩、横、横、横折钩、竖、竖弯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hǐ(ㄔˇ)

⒈  古同“胣”。

统一码

肔字UNICODE编码U+8094,10进制: 32916,UTF-32: 00008094,UTF-8: E8 82 94。

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肔字讲解

“肱”字的语文讲解 “肱”是一个形声字,从“月”(肉),表示与身体部位有关,从“巨”,表示大。本义指臂,即从肩到手腕的部分。 一、字形结构 “肱”字的字形由“月”和“巨”两个部分组成。“月”作为形旁,提示了该字的含义与身体部位有关;“巨”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参考。 二、字义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肱”字主要用来指代人的上臂,即从肩膀到手腕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字的含义逐渐扩展,也可以泛指胳膊。 三、词语搭配 “肱”字常与其他字组合成词语,如“肱骨”、“肱力”、“肱袖”等。这些词语中的“肱”都保留了其原始的含义,即与手臂有关的部位或力量。 肱骨:指人的上臂骨,是构成手臂的主要骨骼之一。 肱力:指胳膊的力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力气大小。 肱袖:指袖子,特别是宽大的袖子。 四、成语中的运用 “肱”字也常出现在古代成语中,如“肱股之臣”。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忠诚协助君主的大臣,其中“肱”指胳膊,象征着辅助和支持。 五、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肱”字不仅是一个具体的身体部位,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和尊重,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身体健康和力量的重视。 总之,“肱”字是一个形声字,其字形结构、字义演变、词语搭配以及在成语中的运用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汉语和中国文化。

肔


※ 肔的意思、基本解释,肔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肔【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移爾切《集韻》演爾切《韻會》養里切,?音酏。《廣韻》肔,裂也。《集韻》刳腸也。

《集韻》丑豸切,音褫。

賞是切,弛上聲。義?同。或作胣。

交流分享

  • 肔的词语
  • 肔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