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荎
⒈ 〔荎蕏〕即“五味子”,一种落叶藤本植物,果实入药。
⒉ 刺榆,一种小枝有坚硬枝刺的落叶小乔木。
异体字
- 芪
最读网荎字讲解
“莸”字的语文讲解
“莸”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其独特的地位和意义。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语文知识。
一、字形结构
“莸”字由“艹”、“亠”和“卩”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艹”是草字头,通常与植物相关;“亠”是头笔,表示这个字的某一部分像一个头部;“卩”则是一个变形的“节”字,常用于表示弯曲或转折的意象。
二、字义解释
1. 本义:原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即“白芷”,其花叶可以入药,有香气,但味苦,因此也被称为“恶草”。
2. 引申义:由于“莸”是一种有香味的草,人们便用它来比喻人的品德或行为。例如,“莸”有时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品格恶劣,行为不端,因为它的香味往往与恶臭联系在一起。这种用法源于人们对“莸”这种植物特性的认识和联想。
3. 用作形容词:“莸”还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草木的茂盛或荒凉。当形容草木茂盛时,意为“莸茂”;而形容草木荒凉时,则意为“莸荒”。
三、语法特点
在古代汉语中,“莸”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等句子成分。由于其较为生僻,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一些古籍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到其身影。在学习和使用中,需要注意其读音和用法,以免出现误用。
四、文化内涵
“莸”字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植物来象征人的品行或命运。如“芣苢”(即车前草)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蒹葭”则用来象征美好的爱情。而“莸”作为有香味的恶草,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恶劣品行的厌恶。
总之,“莸”虽然是一个生僻字,但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丰富的语义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的窗口。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荎的意思、基本解释,荎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荎【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直尼切《集韻》陳尼切,音治。《爾雅·釋草》菋,荎蕏。《註》荎蕏,五味子。《本草註》《抱朴子》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
又木名。《詩·唐風》山有樞。《傳》樞,荎也。今之刺楡。
又《博雅》牛荎,牛膝也。
又徒結切,音跌。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荎【卷一】【艸部】
荎藸,艸也。从艸至聲。直尼切
说文解字注
(荎)荎藸艸也。四字句。釋艸有味荎藸。釋木有味荎著。實一物也。春初生苗。引赤蔓於高木。長六七尺。故又入釋木。从艸。至聲。直尼切。古音在十二部。
交流分享
- 荎的词语
- 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