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鰅
拼音
yú
注音ㄩˊ
部首魚部 总笔画20画 结构左右
五笔QOJY 统一码9C05
笔顺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
名称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点、点、点、点、竖、横折、横、横、竖、横折钩、竖、提、点
部首魚部 总笔画20画 结构左右
五笔QOJY 统一码9C05
笔顺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
名称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点、点、点、点、竖、横折、横、横、竖、横折钩、竖、提、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鰅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表面有斑纹的鱼。
统一码
鰅字UNICODE编码U+9C05,10进制: 39941,UTF-32: 00009C05,UTF-8: E9 B0 85。
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鰅字讲解
“鰅”字的语文讲解
“鰅”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其读音为“ér”。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和诗歌中偶尔可见。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含义、构造和用法。
一、字义解释
“鰅”字的基本意义是鱼名,即“鲎鱼”。鲎鱼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鱼类,属于海鲜类。在古代,人们常以鱼类作为祭品或食物的一部分,因此“鰅”字也承载着与海洋、渔猎等相关的文化内涵。
二、字形结构
“鰅”字属于上下结构的汉字。其上部是“鱼”,表示与鱼类有关;下部是“我”,在这里并不直接表示意思,而是构成一个完整的汉字。这种结构体现了汉字的象形特点,即通过图形来表达意义。
三、语境用法
尽管“鰅”字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中仍有一定的出现频率。例如,在《山海经》等古代地理志中,可能会提到这种鱼类。此外,在一些诗歌或文学作品中,作者也可能借“鰅”字来表达对海洋的向往或对渔猎生活的赞美。
四、文化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鰅”字还承载着一些有趣的典故和文化寓意。在一些传说中,鲎鱼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与龙、凤等神话生物并列。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鰅”字的文化内涵,也使其成为了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汉字。
五、总结
总的来说,“鰅”字虽然不常见,但其独特的字形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通过了解这个字的意义、构造和用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现象。
在现代汉语中,“鰅”字并不常用,但它在文化和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对于喜欢探索和学习汉字文化的朋友们来说,“鰅”字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了解的对象。

※ 鰅的意思、基本解释,鰅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鰅【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魚容切,音顒。《說文》魚名。皮有文,出樂浪,東暆。神爵四年初捕收輸考工。周成王時,揚州獻鰅。博雅:䰲也。《玉篇》䲓鰅魚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鰅鰫鰬魠。《註》郭璞曰:鰅魚有文彩。
又《楚辭·大招》鰅鱅短狐。《註》鰅鱅,短狐類。《補註》狀如犂牛。
又《廣韻》遇俱切《集韻》元俱切,音虞。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鰅【卷十一】【魚部】
魚名。皮有文,出樂浪東暆。神爵四年,初捕收輸考工。周成王時,揚州獻鰅。从魚禺聲。魚容切
说文解字注
(鰅)鰅魚也。皮有文。上林賦郭注曰。鰅魚有文彩。按長卿謂八川之中有之。侈靡過其實也。據下文樂浪乃有之。然平子賦南都亦曰鱏鱣鰅鱅。是南陽有之。出樂浪東暆。見日部。神爵四年初捕收輸考工。捕當作搏。搏、取也。今人用捕字。漢人多用搏字。神爵、孝宣帝年號。百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考工。捕此魚輸考工者、用其皮飾器也。周成王時楊州獻鰅。見周書王會篇。葢漢時楊州地已無此物矣。今王會篇作禺禺。攷上林賦鰅與禺禺爲二物。作禺禺非是。从魚。禺聲。魚容切。按禺聲古音在四部。漢書注音顒。徐廣、李善音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