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髃
拼音
yú
注音ㄩˊ
部首骨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五笔MEJY 统一码9AC3
笔顺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
名称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钩、竖、提、点
部首骨部 总笔画18画 结构左右
五笔MEJY 统一码9AC3
笔顺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一丶
名称竖、横折、横折、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横、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钩、竖、提、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髃
⒈ 肩前骨;肩头。
⒉ [肩髃]针灸穴位名。
English
shoulder bone
最读网髃字讲解
“髀”字的语文讲解
“髀”是一个汉字,其本义与大腿相关。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绑腿来使大腿更加粗壮,因此“髀”也引申出了“大腿”的意思。此外,“髀”还可以表示“脊骨”,因为古代的裤子是系在大腿上的,所以裤裆处就是大腿所在的位置,而裤裆又是由两根脊骨支撑起来的。
除了表示大腿和脊骨之外,“髀”在古代文献中还常常出现,多与军事、战争有关。比如,《三国演义》中就有“髀肉复生”的典故,讲的是刘备在逃亡途中,因为长时间未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于是他感叹时光荏苒,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战斗生活的渴望。
此外,“髀”也是一个形声字。从“骨”旁(“髀”字左侧的“骨”字旁),表示这个字与身体部位有关;从“必”(“髀”字右侧的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与“必”相近或有联系。
在现代汉语中,“髀”这个字并不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同时,对于学习汉语的人来说,了解并掌握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髀”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却非常丰富。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
请注意,由于“髀”字较为生僻,其读音和意思可能会因语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学习和使用这个字时,建议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解释。

※ 髃的意思、基本解释,髃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髃
〈名〉
肩前骨;肩头 [front shoulder]
髃微起者曰小髃骨,小髃骨之前岐出者曰肩端。——清· 沈彤《释骨》
康熙字典
髃【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音虞。與腢同。《說文》肩前也。《詩·小雅·大庖不盈傳》自左膘而射之,達於右腢,爲上殺。《釋文》腢,本亦作髃。謂肩前兩閒骨。
又《廣韻》五口切《集韻》《韻會》《正韻》語口切,音偶。
又《集韻》吾回切,音嵬。
又五公切,音㟅。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髃【卷四】【骨部】
肩前也。从骨禺聲。午口切
说文解字注
(髃)肩前也。士喪禮記。卽牀而奠。當腢。注曰。腢、肩頭也。腢卽髃字。毛詩傳曰。自左膘而䠶之達於右髃。爲上殺。膘、脅後髀前肉也。何注公羊云。自左膘䠶之達於右髃。中心死疾鮮絜也。髃本謂人。亦假爲獸骨之偁。凡肩後統於背前爲髃。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从骨。禺聲。午口切。四部。
交流分享
- 髃的词语
- 髃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