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裳字的解释
裳

拼音 cháng shang 注音ㄔㄤˊ ˙ㄕㄤ
部首衣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上下
五笔IPKE 五行 统一码88F3
笔顺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丶一ノフノ丶
名称竖、点、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点、横、撇、竖提、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háng(ㄔㄤˊ)

⒈  〔裳裳〕光明。

⒉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其他字义

shang(˙ㄕㄤ)

⒈  〔衣裳〕衣服。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kirt

造字法

形声:从衣、尚声

最读网裳字讲解

“裳”字的语文解释 “裳”,这个汉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字形结构。它不仅是一个形声字,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裳”字由“衣”和“尚”两部分组成。“衣”作为形旁,表明了与衣服或服饰的关联;而“尚”则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参考。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使得“裳”字在发音上与“尚”相近,同时通过“衣”字旁传达了与服饰相关的意义。 在词义上,“裳”主要指的是下身穿的服饰,如长裙、短裤等。在古代汉语中,“裳”也常用来泛指衣服,包括上衣和下装。此外,“裳”还可以用来形容衣物的样式和穿着方式,如“裳衣”指的是旧时百姓日常穿着的下衣,“裳裾”则形容女子行走时的姿态。 除了表示服饰之外,“裳”字还出现在一些成语和典故中,如“裳裾三寸”用来形容女子走路的姿态婀娜多姿,“裳袂飘飘”则形容女子衣袖随风飘舞的优雅形象。这些成语和典故不仅丰富了“裳”字的文化内涵,还使其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符号。 在历史演变方面,“裳”字也经历了从古至今的变化。在古代,裳是平民常穿的服饰之一,地位较低;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裳”逐渐成为了一种高雅、时尚的象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 总之,“裳”这个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字形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通过学习和了解“裳”字的语文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裳


※ 裳的意思、基本解释,裳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cháng

〈名〉

(1)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4) 泛指衣服 [dress]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6) 另见 shɑng

基本词义

shɑng

(1) ——用于“衣裳”

(2) 另见 cháng

康熙字典

裳【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音常。《說文》下帬也。《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詩·邶風》綠衣黃裳。《禮·曲禮》暑無褰裳。《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集韻》本作常。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