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冊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冊
⒈ 同“册”。
异体字
- 册
English
book, volume
最读网冊字讲解
“册”字的语文讲解
“册”是一个形声字,从“册”字本身来看,“册”字由“册”和“贝”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册”是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书籍、典籍有关;而“贝”是声旁,表明它的读音与“贝”字相近。
在古代汉语中,“册”常常用来表示书籍、典籍。例如,《说文解字》中解释:“册,符命也,诸儒谓左右书也。”这里的“册”就是指书籍、典籍的符号。古代的书籍常常用竹简、木牍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可以看作是“册”的雏形。
此外,“册”字还可以表示记载、登记的意思。例如,《礼记·祭统》中提到:“夫祭,王者之大事也,宗人臣之义也,故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卿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凡祭,慎诸此,示民有尊也。’其是之谓乎!故德厚者,莫大于安宅而敬安神,德薄者,莫大于谨身而敬安命。安宅而敬安神,德也;谨身而敬安命,仁也。君子安于义命,知命不辱,知福不忧。”这里的“安”与“册”谐音,可以理解为一种记载、登记的行为。
在现代汉语中,“册”字的含义有所扩展,除了表示书籍、典籍外,还常用于表示记载、登记、名单等意思。例如,“户口册”、“选册”、“名册”等词语中的“册”都表示记录、登记的意思。
总之,“册”是一个形声字,其本义与书籍、典籍有关,后来又引申出记载、登记等意思。在学习“册”字时,我们应该注意其形旁和声旁的含义,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此外,与“册”相关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篇章”、“册页”、“册封”等,这些词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学习这些词语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册”字的结构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它由“册”和“贝”两个部分组成,这种结构告诉我们,在学习汉字时,不仅要关注其表面的意义,还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构造规律和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汉字的精髓,成为真正的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

※ 冊的意思、基本解释,冊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冊)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者也。者字依韵會補。尙書王命周公後作逸誥、左傳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矦爲矦伯、王使劉定公賜齊侯命及三王世家策文皆是也。後人多假策爲之。象其札一長一短、謂五直有長短。中有二編謂二橫。之形。蔡邕獨
曰。策、
也。其制。長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札、牒也。亦曰
。編、次
也。次
者、竹
長短相閒排比之。以繩橫聯之。上下各一道。一
容字無多。故必比次編之。乃容多字。聘禮記云百名以上書於策是也。一
可容書於
。每
一行而已。不及百名書於方。則合若干行書之。百名以上書於策。方卽牘也。牘、書版也。
、竹爲之。牘、木爲之。一
不容則絫
爲之。國史
書葢如是。鄭注禮云。策、
也。此渾言之。不分別耳。
字五直。象一長一短。象其意而已。且
之若干未可肊定也。蔡氏云。長者一尺。短者半之。此漢法如是。鄭引鉤命決云。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長二尺四寸。孝經謙半之。一尺二寸。論語策八寸。尺二寸者三分居二。又謙焉。此古制也。見於聘禮、左傳序正義者乖異不同。今訂之如是。未知然否。鄭注尙書云。三十字一
之文。服注左氏云。古文篆書一
八字。漢志。劉向以中古文挍今文尙書。古文
有二十五字者。有二十二字者。是
之長短不同而字數不同也。楚革切。十六部。凡
之屬皆从
。
()古文
。从竹。左傳。僃物典筴。釋文。筴本又作
。亦作策。或作?。按筴者、策之俗也。
者、正字也。策者、叚借字也。?者、
之古文也。左氏述春秋傳以古文。然則?其是歟。
交流分享
- 冊的词语
- 冊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