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蚾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蚾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虫。
其他字义
蚾
⒈ 〔蚵蚾〕蟾蜍,即“癞蛤蟆”。
统一码
蚾字UNICODE编码U+86BE,10进制: 34494,UTF-32: 000086BE,UTF-8: E8 9A BE。
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蚾字讲解
“蝜蝂”字的语文讲解
“蝜蝂”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代文献中仍有出现,尤其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能感受到这个字的独特韵味。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蝜蝂”这个字的语文含义和用法。
一、字义解析
“蝜蝂”,读音为fú bēi,是一种形声字。从虫,出声。“蝜蝂”本义指一种擅长跳跃的爬虫,即“蝜蝂虫”。在古代,人们观察到这种虫子的行为特点,进而引申为其他含义。
二、词性变化
“蝜蝂”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或动词使用。
1. 名词:指代“蝜蝂虫”,或者用来形容类似蝜蝂虫的某种事物。
2. 形容词:可以用来形容某物或某人“蝜蝂状”,意指像蝜蝂一样爬行或动作缓慢。
3. 动词:有“爬行”的意思,如“蝜蝂蠕蠕”。
三、成语中的运用
“蝜蝂”在古代的一些成语中也有出现,如“蝜蝂负山”。这个成语来源于《列子·汤问》,原意是描述蝜蝂用尽全身力气,背负一座大山的故事。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
此外,“蝜蝂”还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如《聊斋志异》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蝜蝂这一形象的独特魅力。
四、文化意义
“蝜蝂”这个字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汉字,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生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观察力,这种好奇心和观察力在“蝜蝂”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同时,“蝜蝂”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勤劳、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追求。
五、总结
“蝜蝂”是一个充满趣味性和文化内涵的汉字。通过对其字义、词性、成语运用以及文化意义的讲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在现代汉语中,“蝜蝂”虽然并不常用,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仍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蝜蝂”这个字。

※ 蚾的意思、基本解释,蚾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蚾【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補火切,音播。蟾蜍也。《本草》䗪蟲,一名蚵蚾蟲。
又《玉篇》薄碑切,音皮。亦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