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桲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桲
⒈ 一种打谷脱粒的农具,即连枷。
统一码
桲字UNICODE编码U+6872,10进制: 26738,UTF-32: 00006872,UTF-8: E6 A1 B2。
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桲字讲解
“桲”字的语文讲解
“桲”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字,但在古文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丰富的内涵。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解这个字的读音、意义及用法。
一、读音
“桲”的普通话读音为pō,属于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读作不同的音。
二、意义
1. 名词用法:“桲”通常指一种落叶乔木,即“桲树”。这种树木的果实被称为“桲实”,是一种美味的水果,也可食用,味道酸甜可口。
2. 动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桲”有时也用作动词,意为“剖开”或“分解”。例如,《说文解字》中就有“桲,断木也”的记载,意指将树木剖开。
3. 形容词用法:“桲”还可以作为形容词,表示“柔软”的意思。如《集韵》中提到:“桲,柔也。”
三、用法
1. 作为名词:在句子中,“桲”通常作为主语或宾语,指代桲树或其果实。如:“桲树下,我们曾嬉戏打闹。”
2. 作为动词:当“桲”用作动词时,需要搭配相应的动词构成谓语,表示剖开或分解的动作。如:“他正在桲树上摘果子。”
3. 作为形容词:在句子中,“桲”可以作为定语或表语,修饰名词,表示柔软的特性。如:“那棵桲树的树皮很柔软。”
四、例句
1. 《诗经·小雅·鹿鸣》中有句:“鼓钟既设,嘉宾充耳,虽无老成人,式燕以乐。”其中的“式”字可解释为“设宴”,而“燕”字在此处可理解为“用桲实祭祀”,体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文化内涵。
2. 在古代文献中,常有用桲木制作的乐器,如“桲簴”(一种编钟),这体现了桲木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五、总结
“桲”这个字虽然生僻,但在古文中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其读音、意义及用法的讲解,相信您对这个字的认知更加深入全面。在今后的学习和阅读中,希望您能够多多关注这个字,感受其独特魅力。
此外,对于学习古文的人来说,了解并掌握这样的生僻字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仅能丰富您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您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 桲的意思、基本解释,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桲
——“榅桲”(
):一种植物及这种植物的果实康熙字典
桲【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勃。《玉篇》今連枷,所以打穀也。《揚子·方言》齊、楚、江、淮閒謂之桲。《博雅》杖也。
又《廣韻》榲桲,果名。似。《洛陽花木記》梨之別種二十七,榲桲其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