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獘
⒈ 古同“毙”。
异体字
- 弊
- 斃
- 獙
English
collapse
最读网獘字讲解
“獬”字的语文讲解
“獬”是一个形声字,从“犭”(犬的变形)和“鲜”(这里特指“羊”的变体)声。它的本义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用角顶邪恶的鬼怪,因此古人常以“獬”来比喻正义或公正。
一、字形结构
“獬”字的左半部分是“犭”,表明这个字与动物有关,特别是犬类。右半部分是“鲜”,在古文中,“鲜”有时专指“羊”,有时则指新鲜、美味。当“犭”与“鲜”结合时,就形成了“獬”字。
二、字义演变
在古代文献中,“獬”字的含义经历了从神话传说到现实动物的转变。最初,“獬”是神话中的神兽,代表着正义和公正。后来,随着人们对动物学的认识加深,人们发现“獬”实际上是一种形似羊的野兽,即“獬豸”。
三、文化内涵
“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象征着正义、公正和法律。古代法官常穿一种名为“獬豸”的官服,以示公正无私。此外,“獬”还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如《山海经》等古籍,进一步体现了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四、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獬”字并不常用,但它在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中仍有出现。作为形声字,它还可以作为首笔或其他偏旁部首,与其他字组合成新的汉字,表达不同的意义。
五、注意事项
在学习和使用“獬”字时,需要注意其读音和字形。它的读音为xiè,注意不要误读为其他读音。同时,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流畅和舒展,保持字形的美观。
总之,“獬”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汉字,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个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博大精深。

※ 獘的意思、基本解释,獘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獘【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毗祭切,音幣。《說文》頓仆也。从犬,敝聲。引春秋傳:與犬,犬獘。○按今《左傳·僖四年》本作斃。《爾雅·釋木》木自獘柛。《註》獘,踣也。
又《廣韻》困也,惡也。
又《集韻》蒲結切,音蹩。仆也。或作斃。
又便滅切,音嫳。義同。《說文》或从死,作斃。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獘【卷十】【犬部】
頓仆也。从犬敝聲。《春秋傳》曰:“與犬,犬獘。” 斃,獘或从死。毗祭切
说文解字注
(獘)頓仆也。人部曰。仆者、頓也。謂前覆也。人前仆若頓首然。故曰頓仆。从犬。敝聲。毗祭切。十五部。春秋傳曰。與犬犬獘。僖四年左傳文。引此證从犬之意也。獘本因犬仆製字。叚借爲凡仆之偁。俗又引伸爲利弊字。遂改其字作弊。訓困也、惡也。此與改奬爲㢡正同。
(斃)獘或从。經書頓仆皆作此字。如左傳斃於車中、與一人俱斃是也。今左傳犬獘亦作犬斃。葢許時經書斃多作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