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诐字的解释
诐

拼音 注音ㄅ一ˋ 繁体
部首讠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五行 统一码8BD0
笔顺丶フフノ丨フ丶
名称点、横折提、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诐(詖)bì(ㄅ一ˋ)

⒈  偏颇,邪僻:诐行。诐辞。

异体字

  • ?

造字法

形声:从讠、皮声

English

argue; biased; one-sided

最读网诐字讲解

“诐”字的语文讲解 “诐”是一个汉字,其含义和用法在古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字义解析 “诐”字的基本含义是“欺诈”或“欺骗”。在古文中,“诐”常用来形容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欺骗他人、获取利益的行为。例如,“诐言”即指欺诈之言,用来形容那些不实之词或欺骗性的言论。 此外,“诐”还可以表示“邪僻”或“偏颇”,用来形容人的思想、行为偏离正道或公正。例如,“诐行”即指邪僻的行为,常用于批评那些行为不端或思想偏激的人。 二、用法示例 1. 作为动词:表示欺骗或欺诈的行为。 - 如:“诐言惑众”:用欺诈的话迷惑众人。 2. 作为名词:指欺诈或欺骗的行为或言论。 - 如:“诐言”:指欺诈之言。 3. 作为形容词:表示邪僻或偏颇。 - 如:“诐人之心”:指人心邪僻。 三、文化背景与出处 “诐”字在《论语》中有所体现,孔子在讨论君子之道时,曾提到要避免“诐言”和“诐行”。他认为,君子应该以诚实、正直的态度待人接物,而不是通过欺骗和欺诈来获取利益。孔子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表明,在孔子的价值观中,诚信和正直比利益更重要。 此外,“诐”字也出现在《孟子》等古代经典著作中,孟子在阐述其政治理想时,也多次提到要警惕“诐言”和“诐行”。他认为,只有通过正当的手段来实现社会公正和和谐,才能真正实现“仁政”。 四、总结与启示 “诐”字虽然不常见,但其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却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警惕欺诈和欺骗行为,坚持诚实、正直的原则,以建立和谐、公正的社会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古代经典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总之,“诐”字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汉字,更是一个反映古代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其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古汉语的精髓,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诐


※ 诐的意思、基本解释,诐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言,皮声。本义:辩论)

(2) 同本义 [argue]

诐,辩论也。——《说文》。段玉裁注:“此诐字正义。皮,剥取兽革也。披,析也。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诐为辩论也。”

(3) 谄媚 [flatter]

险诐阴贼。——《汉书》

词性变化

〈形〉

(1) 通“颇”( )。偏颇,不正 [biased,biassed]

不从俗而诐行兮。——《楚辞·刘向·离世》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孟子·公孙丑上》

(2) 又如:诐行(不正当的行为);诐辞(偏颇邪僻的言论)

康熙字典

詖【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彼義切,陂去聲。《說文》辯論也。《廣雅》慧也。《玉篇》佞諂也。《廣韻》譣詖也。《詩·周南·卷耳序》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釋文》詖,妄加人以罪也。崔云:險詖,不正也。《孟子》詖辭知其所蔽。《註》詖,偏陂也。《前漢·敘傳》趙敬險詖。《師古註》詖,辯也。一曰佞也。

《正韻》兵媚切,悲去聲。義同。

《六書故》與陂通。《荀子·成相篇》讒人罔極,險陂傾側。《註》陂與詖同。

《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糜切,?音陂。

《正韻》逋眉切,音悲。

《集韻》滂禾切,音坡。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詖【卷三】【言部】

辯論也。古文以爲頗字。从言皮聲。彼義切

说文解字注

(詖)辨論也。此詖字正義。皮、剥取獸革也。柀、析也。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故詖爲辨論也。古文㠯爲頗字。此古文同音假借也。頗、偏也。从言。皮聲。彼義切古音在十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