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軷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軷
⒈ 古代祭路神称“軷”。祭后以车轮碾过祭牲,表示行道无艰险:“取羝以軷。”
异体字
English
sacrifice
最读网軷字讲解
“軾”字的语文讲解
“軾”是一个汉字,读音为xūn。它有多种含义,通常与车、马等相关。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字的用法和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车:在古代,“軾”常常用来指代车,尤其是帝王或高官乘坐的马车。例如,《说文解字》中提到:“軾,车也。”《诗经·小雅·六月》中有“戎车既安,如轾如轩”的句子,形容战车安详稳重,如同飞翔的轩辕氏(黄帝)。
2. 马:除了指车之外,“軾”也可以指马,特别是拉车或乘马的车辆。例如,在古代文献中,“軾”有时会用来泛指马车或其他类型的车辆。
二、引申含义
1. 轻松、自在:由于“軾”最初指的是一种轻便的车,因此它也引申为轻松、自在的状态。例如,《后汉书·张湛传》中有“如负重行远,何其艰难,而能致千里,亦其夷然自若,‘軾’之用也”的句子,形容张湛虽然肩负重任,却依然从容自若,如同坐在“軾”上一样。
2. 敬辞:在古代汉语中,“軾”还常被用作敬辞,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例如,当某人乘坐马车时,可以称其为“軾下”,以示尊敬。
三、用法示例
1. 作为主语或宾语:
- 主语:“軾车”表示一种轻便的马车。
- 宾语:“軾马”表示拉车或乘马的车辆。
2. 作为定语或状语:
- 定语:“軾轩”形容车轩敞,常用来指代高官显贵的马车。
- 状语:“軾然”形容轻松自在的样子。
四、文化背景
“軾”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应用。它不仅与古代的交通工具密切相关,还常常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象征着尊贵、从容和自在。通过学习“軾”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
总之,“軾”是一个多义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汉字,它的含义丰富多样,既与古代的交通工具密切相关,又体现了古代汉语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个字的用法和含义。

※ 軷的意思、基本解释,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軷【酉集下】【車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蒲撥切,音拔。《廣韻》將出祭名。《詩·大雅》取羝以軷。《註》祭行道之神也。《周禮·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註》山行曰軷。犯者封土爲山象,以菩芻棘柏爲神主,旣祭,以車轢之而去,喩無險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旆。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軷【卷十四】【車部】
出,將有事於道,必先告其神,立壇四通,樹茅以依神,爲軷。旣祭軷,轢於牲而行,爲範軷。《詩》曰:“取羝以軷。”从車犮聲。蒲撥切
说文解字注
(軷)出將有事於道。必先告其神。立壇四通。尌茅㠯依神爲軷。此言軷之義旣祭犯軷。句。轢牲而行爲範軷。此言範軷之義。周禮大馭犯軷注曰。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爲山象。以菩芻棘柏爲神主。旣祭之。以車轢之而去。喻無險難也。春秋傳曰。跋涉山川。故書軷作罰。杜子春云。罰當爲軷。軷讀爲别異之别。謂祖道轢軷磔犬也。詩云。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詩家說曰。將出祖道犯軷之祭也。聘禮曰。乃舍軷飲酒於其側。禮家說亦謂道祭。玉裁按尌、立也。各本作樹。今正。犯軷轢牲而行大徐作軷轢於牲而行。非也。山行之神主曰軷。因之山行曰軷。庸風毛傳曰。草行曰跋。水行曰涉。卽此山行曰軷也。凡言跋涉者、皆字之同音叚借。鄭所引春秋傳本作軷涉山川。今人輒改之。从車。犮聲。薄撥切。十五部。詩曰。取羝㠯軷。大雅生民文。毛傳曰。軷、道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