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聱字的解释
聱

拼音 áo 注音ㄠˊ
部首耳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上下
五笔GQTB 五行 统一码8071
笔顺一一丨一フノノ一ノ丶一丨丨一一一
名称横、横、竖、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捺、横、竖、竖、横、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áo(ㄠˊ)

⒈  话不顺耳:聱牙(语句念着不顺口)。

⒉  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彼诮以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

异体字

  • ?
  • ?

造字法

形声:从耳、敖声

English

bent and twisted; too complicated

最读网聱字讲解

“聱”字的语文讲解 “聱”是一个形声字,从耳,敖声。它的读音是áo,本义是指说话快而清楚,引申指高声喧哗,还指声音和谐成调的。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在古文中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谈谈“聱”字的构成。从字形上看,“聱”由“耳”和“敖”两部分组成。“耳”作为形旁,提示了与听觉有关的意义;而“敖”则作为声旁,表示了这个字的读音。这种形声字的构词方式,在汉字中非常普遍。 接下来,我们详细解析“聱”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聱”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说话状态。比如,《说文解字》中提到:“聱,言论也。从耳,敖声。”这里的“聱”就是指说话,特别是那些清晰、流畅、有条理的话语。因此,“聱”也可以引申为“善言”,即善于言辞的人。 此外,“聱”字还与声音的和谐有关。在古代音乐理论中,有“五音十二律”的说法,其中“律”与“聱”谐音。因此,“聱”也被用来形容声音的和谐与美妙。比如,在《汉书·礼乐志》中就有“聱荡成调”的表述,意指声音和谐、悦耳动听。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聱”字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它常常出现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美好的景象或表达丰富的情感。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人名用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总之,“聱”这个字虽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却是非常宝贵的。通过学习和了解“聱”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汉语和文化,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聱


※ 聱的意思、基本解释,聱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áo

〈形〉

(1) (形声。从耳敖声。本义:不接受意见)

(2) 同本义 [perverse]

聱,不入人语也。——《广雅》

彼诮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元结《自释》

(3) 又如:聱牙(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4) 文词艰涩 [involved and abstruse]。如:聱牙戟口(聱牙诎曲,聱牙诘曲,聱牙诘屈。都形容文辞艰涩难读);聱屈(拗口难读)

康熙字典

聱【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五交切《韻會》牛交切,?音謷。《說文》不聽也。《廣雅》不入人語也。《埤蒼》聱牙,爲其不相聽也。《唐書·元結傳》能學聱牙,保宗而全家,自號聱叟。

辭不平易。《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詰曲聱牙。

聱耴,衆聲也。《左思·吳都賦》魚鳥聱耴。《釋文》聱,魚曹切。《註》倉頡篇曰:聱耴,衆聲也。

《廣韻》五勞切《集韻》《正韻》牛刀切,?音敖。亦不聽也。

《集韻》魚到切,音傲。聱耴,魚鳥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聱【卷十二】【耳部】

不聽也。从耳敖聲。五交切文一新附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