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嗷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嗷
⒈ 象声词,愁叹声,嘈杂声:嗷嗷(哀号声)。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异体字
- 嗸
- 熬
- 謷
造字法
形声:从口、敖声
English
loud clamor; sound of wailing
最读网嗷字讲解
“嗷”字的语文讲解
“嗷”是一个形声字,从口,傲声。它的本义是嚎叫,通常用来形容动物的叫声,尤其是狼的哀号声。在文学作品中,“嗷”字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
例如,在古诗《狼》中就有这样的描述:“闻道狼来声,百兽震惶惶。割草烹新乳,穴纸寄朝浆。乳下有子,百犬吠之。哀哉乎!恐自遗灾。”这里的“嗷”字,生动地描绘了狼的嚎叫,使人感受到狼的凶猛和野性。
此外,“嗷”字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形容声音洪亮、高亢,如“嗷嗷叫喊”表示大声呼喊。同时,“嗷”字也可以用来表达悲伤、哀痛的情感,如“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渴望食物的样子。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嗷”字的形态也有所变化。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和楷书,“嗷”字的字形逐渐变得规范和美观。
总之,“嗷”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情感的字。通过学习“嗷”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书写“嗷”字时,要注意其笔画的流畅和舒展。上面的“口”字部分要写得大而有力,下面的“敖”部分则要有长短和倾斜度的变化,以表现出字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希望这篇语文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嗷”这个字。

※ 嗷的意思、基本解释,嗷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嗷
<象>
(1) (形声。从口,敖声。本义:哀鸣声)
(2) 同本义 [make a hubbub;whine]
嗷,众口愁也。——《说文》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
(3) 又如:嗷然(大喊大叫的样子)
(4) 叫呼声;喧杂声 [cry]
声嗸儗以寂寥兮。——《楚辞·惜贤》。注:“呼声也。”
谗口嗸嗸。——《汉书·刘向传》。注:“众声也。”
(5) 又如:嗷嘈(吵闹);嗷骚(喧扰,不平静)
康熙字典
嗷【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五牢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敖。《說文》本作嗷,衆口愁也。
又《西京雜記》紛紜翔集,嘈嗷鳴啼。《玉篇》作嗸。《韻會》通作囂敖謷熬。嗷字从口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嗷【卷二】【口部】
眾口愁也。从口敖聲。《詩》曰:“哀鳴嗷嗷。”五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