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齍字的解释
齍

拼音 注音
部首齊部 总笔画19画 结构上下
统一码9F4D
笔顺丶一丶ノ丨フノノフ丶ノ丨一一丨フ丨丨一
名称点、横、点、撇、竖、横折钩、撇、撇、竖提、捺、撇、竖、横、横、竖、横折、竖、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ī(ㄗ)

⒈  古代盛谷物的祭器:“凡祭祀,赞玉齍。”

⒉  古通“粢”,稷,谷物:“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

异体字

  • ?

最读网齍字讲解

《说“齍”字》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颇为生僻的字——“齍”。 一、字形结构 “齍”,读音为zī。从字形上看,它是一个形声字。上面是“齊”(齐的繁体字的一部分),表示读音,下面的“皿”字底则与器物有关。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形旁和声旁的巧妙组合,既表示读音又暗示意义。 二、字义内涵 1. 本义 “齍”的本义是古代盛酒或盛粮的器皿。在古代的礼仪文化中,器皿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在祭祀等重大仪式上,盛酒或盛粮的器具不仅要具备实用功能,其形制、大小、质地等往往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齍”这种器皿就承担着盛装祭品等重要物品的任务。 2. 引申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齍”字也有了引申义。它可以用来表示容量单位。这种从具体的器物到抽象的度量单位的转化,反映了古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智慧。就像我们今天的一些度量单位也是从具体的事物演变而来一样,如“尺”最初就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后来演变成长度单位。 三、文化意义 1. 礼仪文化的见证 “齍”字背后所蕴含的古代礼仪文化十分丰富。在古代社会,祭祀是国家大事,而祭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祭品的种类、数量以及盛装祭品的器皿等都有细致的规定。“齍”作为盛装祭品的器皿之一,见证了古代社会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当时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2. 汉字演变的例证 从“齍”字的形声结构、本义到引申义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汉字演变的规律。它从一个简单的表示器物的象形字(最初的器物形状可能是其象形来源),经过形声化的改造,又不断地发展出新的意义。这体现了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的动态性和适应性,它能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认知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内涵和功能。 虽然“齍”字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但它在汉语的历史文化宝库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研究这个字,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礼仪制度以及汉字自身的发展演变历程。

齍


※ 齍的意思、基本解释,齍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齍【亥集下】【齊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卽夷切《集韻》《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咨。《說文》黍稷器,所以祀者。《周禮·春官·大宗伯》奉玉齍。

與粢同。《周禮·春官·世婦》共齍盛。

《集韻》牋西切,音齎。

才詣切,音嚌。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齍【卷五】【皿部】

黍稷在器以祀者。从皿齊聲。即夷切

说文解字注

(齍)黍稷器。所㠯祀者。各本作黍稷在器以祀者。則與盛義不別。今从韵會本。按周禮一書。或兼言齍盛。或單言齍、單言盛。皆言祭祀之事。他事絕不言齍盛。故許皆云以祀者。兼言齍盛。若甸師、春人、肆師、小祝是也。單言齍。若大宗伯、小宗伯、大祝是也。單言盛。若饎人、廩人是也。小宗伯逆齍注云。受饎人之盛以入。然則齍盛可互偁也。甸師注云。秶、稷也。榖者稷爲長。是以名云。肆師注云。秶、六榖也。大祝注云。秶號謂黍稷皆有名號也。春人注云。齍盛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以爲簠簋實。經文齍字、注三易爲秶。而小宗伯六齍注云。齍讀爲秶。六秶謂六榖。黍稷稻粱麥苽。此則易齍爲秶之恉。謂齍秶古今字也。考毛詩甫田作齊、亦作齍。用古文。禮記作秶盛。用今文。是則齍秶爲古今字憭然。左傳作秶盛。則用今字之始。左傳曰。絜秶豐盛。毛曰。器實曰齍。在器曰盛。鄭注周禮。齍或專訓稷。或訓黍稷稻粱。盛則皆訓在器。是則齍之與盛別者、齍謂榖也。盛謂在器也。許則云器曰齍。實之則曰盛。似與毛、鄭異。葢許主說字。其字从皿。故謂其器可盛黍稷曰齍。要之齍可盛黍稷、而因謂其所盛黍稷曰齍。凡文字故訓引伸每多如是。說經與說字不相妨也。从皿。?聲。?、禾麥吐?上平也。形聲包會意。卽夷切。十五部。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