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膺字的解释
膺

拼音 yīng 注音一ㄥ
部首月部 总笔画17画 结构左上包围
统一码81BA
笔顺丶一ノノ丨ノ丨丶一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īng(一ㄥ)

⒈  胸:义愤填膺。

⒉  接受,承当:膺选(当选)。膺赏。膺受。荣膺。

⒊  讨伐,打击:膺惩。

异体字

  • ?
  • ?
  • ?

汉英互译

bear、breast、receive

造字法

形声:下形上声

English

breast, chest; undertake, bear

最读网膺字讲解

“膺”字的语文讲解 “膺”是一个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膺”主要用作名词和动词,表示多种意义。 一、名词意义 1. 承受、承担:“膺”可以表示承受或承担某种责任、压力或后果。例如,“负重膺责”表示承担责任或重任。 2. 担当、接受:它也可以用来表示主动担当某项任务或接受某种挑战。如,“膺天命”意味着接受上天的意志或命运的安排。 3. 奖赏、赏赐:在古代,“膺”有时也指奖赏或赏赐之物,如“膺赐”即指受到的赏赐。 二、动词意义 1. 接纳、包含:“膺”还可以表示接纳或包含某种情感、意见或事物。例如,“胸怀坦荡”中的“膺”就有包容、接纳之意。 2. 符合、相合:“膺”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事物与另一事物相符合或相契合。如“膺服”表示心悦诚服地服从或认同。 三、词组搭配 “膺”字常与其他字组成词组,以表达更具体的意思。例如: 1. 膺品:指品德高尚的人或事物。 2. 膺服:表示心悦诚服地服从或认同。 3. 膺赏:指受到奖赏或赏赐。 4. 膺惩:指受到惩罚或责罚。 四、文化内涵 “膺”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包容心态。在儒家思想中,“膺”字常与道德、责任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强调个体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秉持正义和良知。 此外,“膺”字的结构也颇具特色。它的上半部分是“耳”,表示倾听、接纳;下半部分是“婴”,象征着包裹、承载。这种结构寓意着“膺”字所蕴含的包容、承受和担当的特质。 总之,“膺”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汉字,它以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在汉语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理解“膺”字的含义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膺


※ 膺的意思、基本解释,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yīng

〈名〉

(1) (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2) 同本义 [chest]

膺,胸也。——《说文》

无搯膺。——《国语·鲁语》

背膺拌合以交痛兮。——《楚辞·惜诵》

编愁苦以为膺。——《楚辞·悲回风》

无拊膺。——《孔子家语·子夏问》

旧事填膺,思之凄梗。——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膺门(马的胸膛);膺臆(胸臆。多指个人的思想或见解);义愤填膺

(4) 乳上骨 [upper breastbone]

(5) 胸傍,胸部两侧的肌肉隆起处 [chest sides]

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素问》

(6) 又如:膺中(胸前两旁高处)

(7) 心间;胸臆 [heart]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礼记》

(8) 又如:膺服(谨记在心;衷心信服);膺肺(内心);膺堂(心间)

词性变化

yīng

〈动〉

(1) 担当,接受重任 [bear]

臣有何德何能,敢膺圣眷如此!——《警世通言》

(2) 又如:膺天明命(承受天命);膺期(承受期运。指受天命为帝王);膺运(膺期);膺荐(承受荐举)

(3) 因被任命、提升或被选举而担任[某职] [hold]。如:膺此重任

(4) 接受 [receive]

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后汉书》

(5) 又如:膺命(接受天命)

康熙字典

膺【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於陵切,音應。《說文》胷也。《史記·趙世家》大膺,大胷,修下而馮。

《爾雅·釋言》親也。《禮·少儀》執箕膺擖。《註》膺,親也。

《正韻》當也。《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傳》膺,當也。

受也。《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註》膺,受也。

《韻會》馬帶也。《詩·秦風》虎韔鏤膺。《傳》膺,馬帶也。

《大雅》鉤膺濯濯。《傳》鉤膺,樊纓也。

《增韻》擊也。

《集韻》於證切,英去聲。胷也。《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釋文》徐邈讀。

《釋名》膺,壅也。氣所壅塞也。《正字通》黃庭經,舌下?膺生死岸。陶弘景讀壅。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