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缢字的解释
缢

拼音 注音一ˋ 繁体
部首纟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五笔XUWL 五行 统一码7F22
笔顺フフ一丶ノ一ノ丶丨フ丨丨一
名称撇折、撇折、提、点、撇、横、撇、点、竖、横折、竖、竖、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缢(縊)yì(一ˋ)

⒈  吊死,用绳子勒死:缢杀。自缢。

异体字

English

hang, strangle

最读网缢字讲解

“纠”字的语文讲解 “纠”是一个汉字,它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纠”主要表示以下几种意思:纠正、改正错误;纠缠、搅扰;以及率领、带领。 一、纠正与改正错误 “纠”字的本义与纠正、改正错误紧密相关。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错误或不当的行为,这时就需要用到“纠”来表示对这些错误的纠正或改正。比如:“他应该为自己的迟到行为道歉,并加以纠正。”这里的“纠”就是指纠正错误的行为。 此外,“纠”还可以用于抽象意义的纠正,如纠正错误的思想、作风等。例如:“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纠缠与搅扰 “纠”字也可以表示纠缠、搅扰的意思。这种用法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之间的纷争、纠缠状态。比如:“两人因误会而产生了纠葛,经过一番调解后终于化解了矛盾。” 此外,“纠”还可以用于形容声音的嘈杂、纷乱,如“纠集”、“纠纷”等词组中的“纠”,都有纠缠、搅扰的含义。 三、率领与带领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意思外,“纠”还可以表示率领、带领。这种用法通常用于军事或组织场合,表示某人带领着队伍或群体进行某种行动。例如:“他纠集了一群志愿者,准备去山区开展公益活动。” 四、字的构造与演变 “纠”字属于左右结构,由“糸”和“且”两个部分组成。“糸”是丝线的象形,暗示了与线、纠葛等概念的联系;“且”则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参考。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纠”字的形态也经历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的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一直未发生大的改变。 五、语境中的运用 在实际语境中,“纠”字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于书面语,还可以用于口语表达中。通过合理地运用“纠”字,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准确。例如,在描述一个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场景时,可以说:“他们相互纠集意见,最终成功解决了难题。” 总之,“纠”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汉字,它以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法,在汉语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掌握“纠”字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的魅力和丰富性。

缢


※ 缢的意思、基本解释,缢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糸( ),益声。从糸,与丝绳有关。本义:吊死)

(2) 同本义 [hang]

缢,绞也。——《说文》。段注:“绞缢必两股辫为之。…缢死必两股为之,以其直悬也,故亦谓之经”

十四年春,孔达缢而死。——《左传·宣公十四年》

莫敖缢于荒谷。——《左传·桓公十三年》

自缢于庭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缢死(用绳索,布条等套绕颈上挂于高处气绝而死。也称吊死);缢鬼(吊死者的鬼魂)

(4) 用绳子勒颈绝气而死 [strangle]

缢而弑之。——《左传·昭公元年》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缢加别械。

(5) 又如:缢杀(勒人之颈使之死)

康熙字典

縊【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音翳。《說文》經也。《博雅》絞也。《釋名》懸繩曰縊。縊,阨也,阨其頸。《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縊于荒谷。《註》縊,自經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不伏其轅,必縊其牛。

《廣韻》《集韻》《韻會》?於賜切,音㱲。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縊【卷十三】【糸部】

經也。从糸益聲。《春秋傳》曰:“夷姜縊。”於賜切

说文解字注

(縊)絞也。絞各本作經。庸人所改也。今正。交部曰。絞、縊也。與此爲轉注。絞縊必㒳股辮爲之。喪服傳曰。喪之絰不摎垂葢不成也。不摎垂、謂不絞也。經本訓從絲爲一股。縊死必㒳股爲之。以其直縣也。故亦謂之經。許解縊必不云經也。左傳曰。若其有罪。絞縊以戮。手部曰。摎、縛殺也。从糸。益聲。於賜切。十六部。春秋傳曰。夷姜縊。桓十六年左傳文。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