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逸字的解释
逸

拼音 注音一ˋ
部首辶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下包围
五笔QKQP 五行 统一码9038
笔顺ノフ丨フ一ノフ丶丶フ丶
名称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撇、竖弯钩、点、点、横折折撇、捺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ì(一ˋ)

⒈  跑,逃跑,逃逸。奔逸。

⒉  散失:逸散。逸史。逸事。逸闻。

⒊  安闲,安乐:安逸。逸乐(安乐)。以逸待劳。闲情逸致。

⒋  超过一般:超逸。逸兴(xìng )(超逸豪放的兴致)。逸趣。逸致。逸品(超脱绝俗的艺术品)。逸珠(特异的珍珠,喻人的品德)。

⒌  隐遁:逸士(隐居之士)。逸民(a.旧时称遁世隐居不做官的人;b.亡国后不在新朝代做官的人,亦作“佚民”)。

⒍  放任,不受拘束:逸荡。飘逸。骄奢淫逸。

异体字

  • ?
  • ?
  • ?
  • ?
  • 逸
  • 逸

汉英互译

ease、escape、flee、leisur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flee, escape, break loose

最读网逸字讲解

“逸”字的语文讲解 “逸”是一个充满韵味和深意的汉字,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在日常用语中广泛运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逸”字的含义、用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 一、“逸”的基本含义 “逸”字的基本含义是“超过限度”或“超出范围”。它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或某项技能上超出了常人的水平,有着卓越的表现或成就。例如,“他是一位逸才,才华横溢,令人叹为观止。” 二、“逸”的词性及用法 “逸”字可以作为形容词、副词等多种词性使用,具体如下: 1. 形容词:用于描述事物的状态或性质,如“逸兴遄飞”中的“逸兴”,表示超脱、舒畅的感觉。 2. 副词:用于修饰动词或整个句子,如“逸然自得”中的“逸然”,形容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样子。 三、“逸”的文化内涵 “逸”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1. 超凡脱俗:“逸”字常用来形容人的才华或境界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束缚。如“逸士”一词,指那些品行高洁、超脱世俗的人。 2. 自由自在:“逸”字也传达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追求。如“逸兴遄飞”中的“逸兴”,正是这种自由自在精神的体现。 3. 不羁不绊:“逸”字还蕴含着一种不羁不绊的性格特征。它鼓励人们打破常规,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 四、“逸”字的名言警句 “逸”字在名言警句中也经常出现,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卓越和自由。例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的“乘风破浪”,正是“逸”字精神的体现,鼓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更高的境界。 五、总结 “逸”字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字,不仅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和理解“逸”字,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逸”字也提醒我们要勇于追求自由、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逸


※ 逸的意思、基本解释,逸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会意。从辵( 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2) 同本义 [escape]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说文》

随侯逸。——《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

马逸不能止。——《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

取之以逸逃于褒。——《国语·郑语》。注:“逸,亡也。”

无教逸欲有邦。——《书·皋陶谟》

见一赤兔,每搏辄逸。——《北史》

(3) 又如:逸犯(逃犯);逸亡(逃亡);逸窜(逃窜);逸盗(在逃的盗匪);逸禽(逃逸之鸟);逸马(奔逃的马);逸匪(指在逃的匪徒);逸飞(指漏网的鸟);逸逃(逃亡)

(4) 奔跑 [gallop]

马逸不能止。——《左传·成公二年》

逸,奔也。——《玉篇》

彘逸出于窦中,马退而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疾逸道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逸踊(犹奔跑);逸尘(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逸骑(奔跑的马);逸骏(善奔驰的马);逸驰(犹奔驰);逸象(奔走的象);逸兔(奔走的兔);逸走(奔跑)

(6) 超越 [excel]

亮少有逸群之才。——《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逸才(超人的才智);逸足(比喻才能超越出众的人);逸伦(超越同辈);逸德(马有超群的禀性);逸艺(高超的技艺);逸侪(超过同辈);逸操(高洁的情操);逸品(超越流俗的艺术修养或艺术品);逸珠(稀世难求的珍珠。比喻人有超绝凡常的嘉德);逸格(超越流俗的高尚格调)

(8) 释放;从约束、禁闭、奴役下释放出来 [release]

乃逸楚囚。——《左传》

(9) 又如:逸水(犹洪水)

(10) 隐逸,退出社会而隐居起来 [retire from society and live in solitude]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

(11) 又如:逸士(隐居山林的读书人);逸妻(遁世隐士的妻子);逸迹(犹遁迹。指隐居);逸彦(遁世隐居的才德之士);逸叟(遁世隐居的老人);逸伏(犹隐伏)

(12) 散失,亡失 [be loose]

然则夏后、 周公之典逸矣。—— 柳宗元《时令论上》

(13) 又如:逸诗;逸简(散失的简册);逸编(散失的篇章);逸记(散失的记载);逸品(指散失的物品);逸言(散失之言);逸句(散失的文句);逸失(散失;失落)

词性变化

〈形〉

(1) 闲适;安乐 [leisurely]

民莫不逸。——《诗·小雅·十月之交》笺:“逸,逸豫也。”

而又不自安恬逸。——《国语·吴语》。注:“逸,乐也。”

为之者劳,居之者逸。——张衡《东京赋》

国治身逸。——《吕氏春秋·察贤》。注:“逸,不劳也。”

足以逸身煖骸而矣。——《吕氏春秋·重己》

身安逸乐。——《史记·货殖列传》

能逸而能劳。——宋· 苏轼《教战守》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逸豫(安乐);逸境(安乐闲适的境地)

(3) 疾速 [quick]

良骏逸足。——《文选·傅奕·舞赋》。注:“逸,疾也。”

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文选·木华·海赋》。注;“言出疾也。”

夫子奔逸绝尘。——《庄子·田子方》

良骏逸足,跄捍凌越。——《老残游记》

逸骇(迅疾升起);逸翮(指疾飞的鸟)

(4) 放纵;荒淫 [dissolute]

夫婿乐逸。——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逸党(荒淫放荡的一伙人);逸遨(放纵遨游);逸游(放纵游乐);逸志(纵欲放荡之志);逸声(淫声)

(6) 美丽 [beautiful]。如:逸女(美女);逸丽(犹美丽);逸艳(犹美丽);逸辞(美丽的词藻)

康熙字典

逸【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廣韻》失也,過也。《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註》過失也。

《廣韻》奔也,縱也。《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

《成十六年》乃逸楚囚。《註》縱之也。

《正韻》隱也,遁也。《論語》舉逸民。

逸逸,往來次第也。《詩·小雅》舉醻逸逸。

《韻會》通作佚。《孟子》遺佚而不怨。

與軼通。《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逸【卷十】【兔部】

失也。从辵兔。兔謾訑善逃也。夷質切

说文解字注

(逸)失也。此以曡韵爲訓。亡逸者、本義也。引伸之爲逸游、爲暇逸。从辵兔。會意。夷質切。十二部。兔謾訑善逃也。說从辵兔之意。謾、訑皆欺也。謾音蠻。訑言部作詑。音大和切。兔善逃、故从兔辵。猶隹善飛、故奪从手持隹而失之。皆亡逸之意。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