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貽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貽
⒈ 贈給。
⒉ 遺留,留下:貽害。貽誤(使受到壞的影響)。貽訓。貽笑大方(讓內行見笑)。
异体字
- 䞅
- 詒
- 贻
English
give to, hand down, bequeath
最读网貽字讲解
“蠡”字的语文讲解
“蠡”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汉字,在古汉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形声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首先,从字形上来看,“蠡”字由“贝”和“离”两个部分组成。“贝”在古代是用来表示货币、珍宝的,因此,“蠡”字的本义通常与财富、物资有关。而“离”则常常与分离、分开等意义相关联。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蠡”这个独特的字形。
在词义上,“蠡”字有多种解释。它可以表示“用贝壳制成的装饰品”,如“蠡饰”,也可以表示“用陶土制成的容器的花纹”,如“蠡封”。此外,“蠡”还可以表示“用某种材料制成的丝织品”,如“缇罗”。这些词义都体现了“蠡”字与财富和物质的紧密联系。
除了本义之外,“蠡”字还有着丰富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例如,“蠡吾”可以指代“用以浸泡、煮熟的米粮”,这里的“蠡”就引申为了烹饪的一种方式。而“蠡县”则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蠡县一带,这里的“蠡”则是借用了其本义中的财富、物资之意。
在历史文化中,“蠡”字还与许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紧密相连。例如,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在灭吴之后,曾将国都迁至会稽,并采纳了范蠡、文种的建议,焚毁了船只,以示决心与退让,最终成功复仇并兴盛国家。这里的“范蠡”就是指代范蠡,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蠡”字所蕴含的智慧和勇气。
此外,“蠡”字还常常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如诗歌、散文等。在这些作品中,“蠡”字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如“蠡湖”指的是湖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这里的“蠡”就用来比喻美好和珍贵的事物。
总的来说,“蠡”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人生哲理的汉字。它不仅在字形上独特有趣,而且在词义上丰富多样,引申义和比喻义广泛存在。通过学习和了解“蠡”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

※ 貽的意思、基本解释,貽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貽【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飴。《說文》贈遺也。經典通用詒。《爾雅·釋言》貽,遺。《註》相歸遺。《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詩·邶風》貽我彤管。《釋文》貽,本又作詒。
又《爾雅·釋魚》貽貝。《註》黑色貝也。
又《集韻》《類篇》羊吏切《正韻》以智切,音異。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貽【卷六】【貝部】
贈遺也。从貝台聲。經典通用詒。與之切
说文解字注
(詒)相欺詒也。金縢。公乃爲詩以詒王。名之曰鴟鴞。鄭曰。詒、說也。周公恐其屬黨將死。恐其㓝濫。又破其家。而不敢正言。故作鴟鴞之詩以詒王。按尚書字本作詒。鄭注說當讀輸芮切。正義改爲怡悅字。誤矣。周公善辭以誘王。故史臣目之曰詒。此鄭意也。穀梁傳曰。夫請者、非可詒託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注。詒託、猶假寄。列子。狎侮欺詒。郭注方言云。汝南人呼欺亦曰詒。音殆。史、漢多假紿爲之。一曰遺也。釋言、毛傳皆曰。詒、遺也。俗多假貽爲之。从言。台聲。與之切。按今音前義徒亥切。一部。
交流分享
- 貽的词语
- 貽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