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姕字的解释
姕

拼音 注音
部首女部 总笔画9画 结构上下
五笔HXVF 统一码59D5
笔顺丨一丨一ノフフノ一
名称竖、横、竖、提、撇、竖弯钩、撇点、撇、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ī(ㄗ)

⒈  妇女柔弱的样子。

⒉  妇女美丽的样子。

统一码

姕字UNICODE编码U+59D5,10进制: 22997,UTF-32: 000059D5,UTF-8: E5 A7 95。

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姕字讲解

《说“嬿”字》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颇为生僻却又极具美感的字——“嬿”。 一、字形结构 “嬿”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为“女”字旁,这表明该字与女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女”字旁在汉字中常常用来构建与女性相关的概念、人物身份或者女性特质等意义的字。右边部分是“燕”,这一组合从直观上看,仿佛描绘出一位如燕般轻盈、灵动的女子形象。 二、字义解读 1. 本义 “嬿”的本义是美好。在古代文学作品或者典籍中,当用这个字来形容女子时,强调的是女子容貌的姣好、仪态的优雅。例如在一些描写贵族女性的场景里,可能会用到“嬿”字来展现她们那种超凡脱俗的美。这种美不仅仅是外貌上的,更是一种融合了气质、修养的综合美感。 2. 引申义 它还可以引申为安乐、和悦的意思。如果说一个女子“嬿然自得”,那就是说她处于一种安乐、愉悦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源于生活的顺遂,也可能是内心的一种平和与满足。从社会层面来看,“嬿”所代表的这种美好、和悦的意象,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理想的社会氛围或者家庭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相处和谐,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欢乐气息。 三、文化内涵 1. 在古典文学中的体现 在古代诗词中,“嬿”字虽然不算是频繁出现,但一旦出现就如同星点明珠般闪耀。如在描写宫廷生活的诗歌里,“嬿婉嬿婉”地形容宫女们轻柔优美的姿态,同时也暗示出宫廷生活那种精致、华美的氛围。这个字也常常出现在对美人整体形象塑造的语句中,与其他描绘美貌的词汇相配合,如“嬿姿婀娜”,全方位地展现女性的魅力。 2. 对女性美的文化认知 从文化角度来说,“嬿”字反映出古人对于女性美的一种独特认知。它不像“娇”字那样侧重于柔弱,“艳”字侧重于艳丽,而是更强调一种综合的、由内而外散发的美好。这种美好包含着身体的健康、姿态的优美、气质的高雅以及心灵的纯净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美的一种较为全面和高雅的定义。 尽管“嬿”字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很少被使用,但它在汉语的字库中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古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姕


※ 姕的意思、基本解释,姕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姕【丑集下】【女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卽移切《集韻》將支切,?音資。《說文》婦人小物也。

《廣韻》此移切《集韻》七支切,?音雌。姕妓,婦人不媚貌。

《集韻》才支切,音疵。

仕知切,音鮆。

津私切,音咨。義?同。

淺氏切,音此。舞也。一曰婦人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姕【卷十二】【女部】

婦人小物也。从女此聲。《詩》曰:“屢舞姕姕。”即移切

说文解字注

(姕)婦人小物也。小物謂用物之瑣屑者。今人用些字取?細之意。卽姕之俗體也。从女。此聲。卽移切。古音當在十六部。詩曰。婁舞姕姕。小雅賓之初筵文。婁舊作屢。今正。姕姕、詩作傞傞。傳曰。傞傞、不止也。古此聲差聲冣近。庸風。玼兮玼兮。或作瑳兮瑳兮。

交流分享

  • 姕的词语 组词
  • 姕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