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赀字的解释
赀

拼音 注音 繁体
部首贝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上下
五笔HXMU 五行 统一码8D40
笔顺丨一丨一ノフ丨フノ丶
名称竖、横、竖、提、撇、竖弯钩、竖、横折、撇、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赀(貲)zī(ㄗ)

⒈  计量:所费不赀。不可赀计。

⒉  同“资”。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贝、此声

English

property; wealth; to count

最读网赀字讲解

《说“赀”》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家族中,“赀”这个字虽然不算是极为常用,但却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一、读音与字形 “赀”字读音为“zī”。从字形上来看,它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上半部分为“此”,下半部分是“贝”。“贝”在汉字的演变历程中,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这为我们理解“赀”字的含义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基本含义 1. 财物、钱财 “赀”最常见的意思是指财物。例如在古文中“赀财”这个词就直接表示钱财、财富。在古代社会,财富往往以金银财宝等实物形式存在,“赀”字涵盖了这些具有价值、可以用来交换或满足生活需求的物质财富的概念。 2. 估价的数目 它还可以表示估价的数目。比如在涉及到交易或者对事物价值进行评估的时候,会用到这个意义。就像我们说某物的“赀值”多少,就是在描述经过估算后的价值量。这反映了古人在经济活动中对于价值衡量的一种认知方式。 三、在词语中的应用 1. 赀产 这是现代社会中常用的一个词汇。“资产”包括各种有价值的财产,如企业的固定资产(厂房、设备等)、流动资产(现金、存货等),也包括个人拥有的房产、存款等各种财富形式。“赀”字在其中体现了这些财产所具有的价值本质。 2. 赀簿 在古代的财务记录或者商业活动中,“赀簿”是一种记录财物情况的簿册。就像现在的企业账本一样,通过“赀簿”可以清晰地看到资产的数量、种类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财富管理和记录的重视。 四、文化内涵 “赀”字背后也折射出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观念。在传统农耕社会中,财富的积累往往与土地、粮食以及家庭手工业的产出密切相关。“赀”字所代表的财物不仅仅是物质本身,更是家庭地位、社会身份的一种象征。拥有较多“赀”的家庭往往在社会上更有话语权,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同时,在商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赀”字所涉及的价值评估等概念也促进了商业交易中公平性和规范性的发展。 总之,“赀”这个字虽然看似简单,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无论是在古代的经济生活还是现代的财富概念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赀


※ 赀的意思、基本解释,赀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动〉

(1) (形声。从贝,此声。本义:罚款。小罚改为钱财赎罪)

(2) 同本义 [impose]

赀,小罚以财自赎也。——《说文》

不从令者赀一甲。——《睡虎地秦墓竹简》

(3) 汉代对未成年者征收人口税 [impose poll tax]

民不儋赀钱二十二。——《汉律》。按,七岁至十四岁不任傜役,出赀钱二十三,所谓头钱也。

(4) 又如:赀课(赋税)

(5) 计算物品的价格或数量 [count]

隆又禁改之,所省复不赀。——《齐民要术》

(6) 又如:赀计(计量;计算);赀算(计算)

词性变化

〈名〉

(1) 假借为“资”。财货 [money;fund]

赀,货也。——《广雅》

赀,财也。——《苍颉篇》

以赀为骑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龙闻言颇嘉其孝,常给赀以赡之,令之勤读。——《包公案》

盖棺之日,囊无余赀。——《明史》

(2) 又如:捐赀(捐助资财);赀郎(汉代富家弟子因家财多得拜为郎);赀财(钱财);赀产(财产)

(3) 价,价格 [price]

布织财物,皆立其赀。——《管子》

(4) 匈奴对奴婢的称呼 [slave or slave girl]

匈奴名奴婢为赀。——《三国志》注引《魏略》

(5) 又如:赀虏(古时对匈奴的蔑称)

康熙字典

貲【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音髭。《說文》小罰以財自贖也。漢律,民不繇,貲錢二十二。《徐曰》卽今庸置。

《玉篇》財也,貨也。《史記·仲尼弟子傳》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

與訾同。《前漢·景帝紀》今訾算以上乃得官。《註》師古曰:訾,讀與貲同。

《六書故》資別作貲。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貲【卷六】【貝部】

小罰以財自贖也。从貝此聲。漢律:民不繇,貲錢二十二。即夷切

说文解字注

(貲)小罰㠯財自贖也。貲字本義如是。引伸爲凡財貨之偁。从貝。此聲。卽夷切。十五部。漢律、民不繇貲錢二十三。繇傜古今字。二十三各本作二十二。今正。漢儀注曰。人年十五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十爲一筭。又七歲至十四。出口錢人二十。以供天子。至武帝時又口加三錢以補車騎馬。見昭帝紀、光武紀二注乃今四庫全書內漢舊儀。按論衡謝短篇曰。七歲頭錢二十三。亦謂此也。然則民不傜者、謂七歲至十四歲。貲錢二十三者、口錢二十倂武帝所加三錢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