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斲字的解释
斲

拼音 zhuó 注音ㄓㄨㄛˊ
部首斤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65B2
笔顺フフ一フフ一フ一丨一ノノ一丨
名称竖折/竖弯、横折、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折、横、竖折撇/竖折折、横、竖、提、撇、撇、横、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uó(ㄓㄨㄛˊ)

⒈  古同“斫”。

异体字

  • ?
  • ?
  • ?
  • ?
  • ?
  • ?
  • ?
  • ?
  • ?
  • ?

English

cut, chop, hack

最读网斲字讲解

《说“斲”》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有一个颇为生僻却又极具文化内涵的字——“斲”。 一、字形结构 “斲”,读音为zhuó。从字形上看,它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其左边部分为“斤”,“斤”在古代是一种斧头之类的砍伐工具,这一部件暗示了这个字与砍伐、雕琢等动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右边部分为“斤”字的变形,同时也可看作是一种声符,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二、字义解读 1. 本义:砍、削、斫。“斲”字最初的含义是非常直观地指向用斧头之类的工具进行砍伐的动作。例如在古代的建筑营造或者木工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需要用斧头斲削木材,以获得合适的形状和尺寸。像《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取彼斧斲,以伐远扬”的描述,这里描绘的就是拿着斧头去砍伐那些长得过于高远的树木。 2. 引申义 - 琢磨、雕琢。从砍伐树木的动作延伸开来,“斲”可以表示对玉石等材料的雕琢。在中国古代,玉器制作是非常重要的手工艺,“斲”字体现了工匠们精心雕琢玉石的过程,赋予玉石以美好的形状和纹饰。这一引申义也反映出一种对事物进行精细加工、打磨的态度。 - 毅力、刻苦。由于“斲”这个动作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和精力,所以后来也被用来形容人有坚毅的品质。一个能够持续不断地“斲”木或者“斲”玉的人,必然是有着顽强毅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 三、文化意义 1. 在传统文化中,“斲”字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无论是建筑房屋还是制作器具,砍伐木材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斲”字就是这种生产活动的生动记录。同时,玉器雕琢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斲”字见证了古人在玉石工艺方面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追求。 2. 在文学作品中,“斲”字的使用增添了一种古朴、典雅的风格。尽管它比较生僻,但当诗人在诗文中恰当地运用这个字时,往往能够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文化底蕴。例如在一些描写古代工匠劳作或者古人品德修养的文学作品中,“斲”字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精神风貌。 总之,“斲”字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古老的砍伐、雕琢动作到所衍生出的对毅力品质的表达,以及在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的独特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和了解。

斲


※ 斲的意思、基本解释,斲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uó

〈动〉

(1) 砍;削;斫 [chop]

采椽不斲。——《韩非子·五蠹》

(2) 又如:斲冰(斫冰;击冰);斲木(砍削木料)

(3) 雕琢 [carve and polish]

木不成斲。——《礼记·檀弓上》

木工不斲。——《淮南子·本经》

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鋜成玉器。——《警世通言》

(4) 又如:斲琢(雕琢);斲模(雕琢模拟)

康熙字典

斲【卯集下】【斤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琢。《說文》斫也。从斤从?。《註》徐鉉曰:?器也。斤以斫之,或从畫丮作?。《書·梓材》旣勤樸斲。《傳》已勞力撲治斲削。

《韻補》叶株遇切。《何晏·景福殿賦》縱橫踰延,各有攸注,公輸荒其規矩,匠石不知其所斲。

叶竹鹿切。《漢淮南王屛風賦》大匠治之,雕刻削斲。等化器類,庇廕尊屋。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斲【卷十四】【斤部】

斫也。从斤??,斲或从畫从丮。竹角切〖注〗臣鉉等曰:?,器也。斤以斲之。

说文解字注

(斲)斫也。从斤。?聲。小徐有聲。鍇曰。非聲。鉉曰。?器也。斤以斲之。皆不知古音者也。古音三部四部同入。今音析入三覺。竹角切。

?)斲或从丮。晝聲。大徐作从畫、从晝丮。篆體作?。今依玉篇正。晝聲猶?聲也。

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