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字典猺字的解释
猺

拼音 yáo 注音一ㄠˊ
部首犭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统一码733A
笔顺ノフノノ丶丶ノノ一一丨フ丨
名称撇、弯钩、撇、撇、点、点、撇、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áo(一ㄠˊ)

⒈  〔青猺〕哺乳动物,大小像猫,四肢较短,体背灰棕色,栖息山林中,吃谷物、果实等,肉味鲜美,毛皮可以做衣物。亦称“果子狸”、“花面狸”。

⒉  〔黄猺〕即“青鼬”,哺乳动物,体长圆形,四肢短,耳朵大,栖息树林中,捕食鼠、鸟等,毛皮可做衣服。

统一码

猺字UNICODE编码U+733A,10进制: 29498,UTF-32: 0000733A,UTF-8: E7 8C BA。

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最读网猺字讲解

“鹃”字的语文讲解 “鹃”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汉字,它的读音是jiāng,属于形声字。从字形上来看,“鹃”由“鹃”和“尧”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尧”作为声旁,提供了字的读音信息;而“鹃”则作为形旁,指示了字的意义范畴。 一、字义解析 “鹃”字通常指的是杜鹃鸟,一种常见的鸟类。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常常与思念、哀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古诗文中,杜鹃鸟的啼叫声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或悲叹时光流逝。 二、词性用法 在汉语中,“鹃”字可以作为名词、形容词或动词使用。 1. 名词用法:指杜鹃鸟这种鸟类,如“鹃歌”、“鹃啼”。 2. 形容词用法:可以用来形容声音动听或景色优美,如“鹃啼谷口”。 3. 动词用法:较少见,但有时可以表示啼叫或鸣叫,如“鹃啼不已”。 三、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杜鹃鸟经常被用作表达情感的载体。比如,李白的《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诗句,通过杜鹃的啼叫来烘托出一种孤寂和哀愁的氛围。此外,杜鹃还常常出现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成为浪漫、神秘的象征。 四、字形结构 “鹃”字的字形结构也颇具特色。声旁“尧”提供了字的读音线索,而形旁“鹃”则指示了字的意义范畴。这种形声字的构造方式使得“鹃”字既保留了声音信息,又通过形旁传达了意义信息。 五、总结 “鹃”这个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意。它不仅代表了杜鹃鸟这种美丽的鸟类,还承载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在学习和使用这个字时,我们应该注意其读音、词性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字。

猺


※ 猺的意思、基本解释,猺是什么意思由最读网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yáo

〈名〉

兽名 [beast]。哺乳动物,毛皮可制衣服。如:“黄猺”“青猺”

康熙字典

猺【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集韻》?餘招切,音遙。《廣韻》獸名。

獏猺,狗種也。

交流分享